一一三回下 走海路柴安风北上 取莒州郭虾蟆进兵
……”
于是刘天雄便一字一句交代起山东眼下的军事形势来。
这个刘天雄自小习武,原本应该是个粗人,但因为是学的是全真教的正宗玄门武功,至少把《道德经》看了个滚瓜烂熟,倒也识几个字,说起话来也颇有几分条理。
因此听他这么一介绍,山东的形势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站在红袄军的立场上,原本衬着蒙古大举攻金的有利形势,红袄军趁机攻占了金国山东老大的一片地区,原来金国委任镇守山东的大将郭虾蟆虽然手握重兵,却也不敢贸然同红袄军直接交锋,而是坐视红袄军日益壮大。
而红袄军首领杨安儿自以为形势一片大好,便趁机再发红袄军主力,攻打山东的几个重镇,但郭虾蟆却是守城了一把好手,再加上红袄军大多是乌合之众,没有攻坚能力,愣是一座坚城都没有打下来,反而损兵折将折损了不少实力。
按说,遭遇了这样挫折的红袄军,选择偃旗息鼓,不再主动出击也就罢了,一样可以保存自己的实力。
谁能想到,郭虾蟆竟使了个手段——他之前之所以放任红袄军占领地盘,并不只是单纯地为了削弱红袄军的实力,而是更有一层深层次的打算,那就是让红袄军更快的、更早地同蒙古大军接触,而在东线山东一带统帅蒙古军队作战的不是别人,正是成吉思汗的三儿子察合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