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去南宋相个亲 > 第七三回中 入繁华孩童开眼界 卖人情老人求实惠

第七三回中 入繁华孩童开眼界 卖人情老人求实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小孩则乘机趴在石质的围栏上,低头往下张望,口中不住赞叹:“爷爷你看,你看,河里有那么多船!船又那么大!比我们老家那几艘渡船不知大到哪里去了!”

老人摸着黄牛隆起的肩胛骨,瞥了一眼桥下的木船,笑着说道:“这几艘船也叫大船啊?等出了货,爷爷带你去长江边上看看去,那里有柴大官人和一位外国公主合办的港口,那里的船才叫大呢!”

“大?有多大?比得上咱长兴县衙门那么大么?”小孩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问道。

“哈哈哈,那爷爷就不知道了,你就自己去比比吧!”

休息了一阵,老人便拉着孙子,赶着牛车往桥下走去。下桥之后,老人一牵牛鼻子往右边转去,只走了几步便走到了一条小街之上。

只见这条小街左右具是各色工坊——有编织绸缎的织坊、有纺织棉布的纺厂、有印染绸布的染坊、有制造纸张的造纸厂、有印刷书籍的印书坊、有熔炼钢铁的铁匠铺、有烧制陶瓷的窑厂……

从一眼望不见尽头的工坊之中,传来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音,还夹杂了机器运转时发出的“咿呀”、“叮咚”、“轰隆”各种声响,虽然嘈杂无比,却显出一副勃勃的生机。

又因工业生产需要各种原料和物资,再经过溶解、融化、沸腾、升华,空气之中弥漫着各种气味,熏得神经敏感的小孩子禁不住连打了几个喷嚏。可这种味道,却也是他从未体验过的,虽然有些过敏,却充满了好奇,生怕错失了其中一丝半点的细节……

“不必害怕,这岛上众声喧哗。有时候,我耳边彷佛响起千百种乐器,千百种歌声,在我酣睡醒来的时候,哄我重回梦乡,而在梦中,我又彷佛看见天上的浮云绽开,七彩的光芒倾泻而下,照耀我,直到我醒来的时候,我哭了,

哭着想要回到梦里去。”

——莎士比亚《暴风雨第三幕第二章》

莎翁笔下所描述的,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之际,英伦三岛上工厂机器飞速运转、剧烈震动、猛烈轰鸣时的场景。

而这座青龙镇,虽然还没有达到当年小小一个英伦岛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繁荣局面,可在这种日益集中化的大工业生产的背景下,距离工业革命的产生,或许就只差“蒸汽机”这临门一脚了!而只要蒸汽机一发明,那这座已将手工工业几乎发挥到了极致的小镇,将会爆发出足以撼动整个世界、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巨大力量。

先不管世界、历史会怎样评价这座凌驾于世界、超脱于历史的青龙镇,至少这个初到此处的小孩子,算是被震惊住了。

原本伶牙俐齿的小娃娃,从街头走到街尾,睁着一双大眼睛四处观看都还嫌来不及,哪有空再缠着爷爷问东问西的?

就这样,难得安静地走了一盏茶功夫,牛车终于在一座织坊门前停下。

“哟,这不是老钱吗?这回送货怎么来得这么早?”牛车刚刚停稳,织坊里便走出一个三十多岁模样的人招呼道。

姓钱的老人立即拱手搭礼:“俞掌柜许久不见了,看你气色正好,这些日子是发了大财了吧?”

俞掌柜回礼道:“好说好说。得亏郑大老板待我等不薄,还算能够温饱而已。”

说着俞掌柜上前两步,附身揭开盖着生丝的一层麻布,摸了摸又看了看,这才满意地招呼起织坊里的工人:“还愣着做什么?快帮老钱把生丝运进工坊里去?尔等要仔细清点称重,不得缺斤短两,知道了吗?”

话音刚落,便又从织坊里走出七八个工人,个个不顾严寒天气,只穿着利落短褂,七手八脚便将十几捆生丝从牛车上卸了下来,肩扛手抬地又往织坊

里搬去。

老钱见他们手脚麻利,动作也还算柔和,不怕他们会把自己宝贵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