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 章 诸葛亮的就职三部曲
有句话,叫作“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意思是说,要是选错了职业,入错了行当,那就像女人嫁错了人一样的可怕。这话真算不上夸张。
入错行的本质其实不是选择问题,而是机会成本,你进了这家公司就不可能同时进那家公司,你放弃的,就是成本。所以入错行的最可怕之处,在于没有办法改正。人最能做事的时期,也就那么几年,等到三五年一过,这才回过神来,啊哟,我当初要是做这个就好了,已经来不及了。这个用句很俗的话来说,就叫输在了起跑线上,要追回来太难了。
我有一个老同事,比我小了十几岁。当初他进来时,我是他的部门主管。这小伙子名校毕业,脑瓜灵,能说会道,充满激情,我觉得是个好苗子。但做了几年后,正要培养他上个台阶时,他走了,主要是觉得我们这个城市太小,没有发展空间,就到了上海的一家都市类报纸。但大有大的难处,大城市媒体人才扎堆,他做了两年也没冒出来,就沉不住气了。他觉得传统媒体没前途,跳槽到了一个网站。这网站一开始倒也热闹,过了大半年,投资人的钱一烧光,后继乏力,眼看办不下去了。他就自己创业,搞了个APP,还真拉来了风投,但两年一过,又做不下去了。没办法,只好到一家银行做文字工作,搞公共关系,又跟媒体打上了交道。眼看当年跟他一起入职的同事,现在大多做到了中层,混得都是有头有脸的,他到媒体联系工作,找的都是当年同事的手下,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一天他来找我,说我怎么也不比他们差啊,也不是不努力,怎么就混成这样了呢?我说,你啊,真应该回到学校去一次。他说,你是说我要再回去学习?我说,不是,你到学校,传达室门卫会问你:你是谁?你要到哪里?要找什么人?你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回答好这三句话。
虽是开玩笑,但确也是实话。这个小伙子七八年混得不如意,正在于他没有想清楚这三句话。
我是谁?就是我的兴趣、我的能力、我的特点、我擅长做什么,这些,他不清楚。
我要到哪里?就是说,到哪个单位去工作,才能把我的能力我的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把我的事业带到最高点。他也不清楚。
我要找什么人?就是要达到这个目标,要通过哪些途径,在什么样的上司手下工作,这些,更加不清楚。
正所谓“心中无数点子多,头脑糊涂决心大”,做事只是“跟着感觉走”。做什么工作,一拍脑袋,这个不错,就它了;能不能做,一拍胸脯,没问题,肯定行;等到做不下去了,就一拍屁股,走人,再换一家试试。这怎么行呢?
就像造房子先得有图纸,建城市先得有规划一样,一个人做什么职业,也必须要有规划,这就是人生的图纸。这职业规划,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中心思想,也就是门卫都要问的这三个问题:你是谁,要到哪里去,要找什么人?
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真要回答好,也不容易。把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了,以后做事也就是事半功倍。
三国时候有一个名人,他找工作时,认真地考虑了这三个问题,最后他也成了三国时乃至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丞相,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诸葛亮很有意思。他二十七八岁了,还是个待业青年,连面试也没经历过一次,但他也不急,每天在家里看看书,写写诗,睡睡懒觉。但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青年,一出手,就找到了一份令他十分满意的工作,直接就做了高管。他是怎么做到的?就是这三个问题回答得好。
第一个,你是谁?这是对自己的定位,我是个什么类型的人才,我的兴趣、我的长处是什么,适合干什么样的事业。每个人的特长、风格、个性都是不同的,也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关键是找到自己最为适合的、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那个岗位。
诸葛亮是个旷世奇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