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古人教你混职场 > 第3章 怎样让自己一鸣惊人?

第3章 怎样让自己一鸣惊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毛遂自荐”大概是知名度最高的成语之一了。本来,这毛遂不过是平原君三千门客中的一个,三千分之一,有他不多没他不少,连浮出水面的机会也没有,所以三年下来,还是三千分之一。一日,平原君要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门客,随他到楚国,说服楚国跟赵国一起抗击秦国。可挑来挑去只挑出了十九个。这时,这个毛遂就自告奋勇,要求做这第二十人。平原君一行人到了楚国,楚君犹犹豫豫,说了半天就是不肯答应。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又是陈说利害,又是以死相威胁,终于让楚王承诺出兵,立下了大功。

毛遂毫无疑问是个有本事的人,但他如果不向平原君主动请缨,那么就没有了后面的故事,他很可能还是像三年前一样的默默无闻。

正是他的大胆争取,为自己创造出了机会,才得以做出了名留青史的事业。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平原君的三千门客中,或许还有人像毛遂一样的绝世之才,但他没有像毛遂这样站出来,以后也再没有了类似的机会,最后只能是默默无闻,郁郁而终。

毛遂之所以成为毛遂,只因为他在关键时刻勇敢地站了出来。向上的机会,从来就不是等来的,而是争来的。

认识一个小伙子,方方面面都还挺不错的,就是性格有点内向。一次,公司要从内部选拔一个中层管理人员。他比较来比较去,论资格、论业绩,都觉得应该轮到自己了。事实上,竞争对手也不多,有的还是刚入职两年的新人,看起来把握挺大的。但最后,他还是落选了。

小伙子怎么也想不通,就私下多方打听。这才得知,他本来是重点人选,但在最后讨论时,拍板的上司竟对他的样貌都感到很模糊。原来小伙子这几年来,在公司里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偶尔碰见上司,不是匆匆走过,就是低头躲开,三四年下来,连话也没说上几句。这人能力如何,上司心中实在没底,只好先放一放再说了。

要说委屈,可能是有那么一点。但站在上司的立场上,这其实也是很自然的。上司对你连印象也没有,他怎么敢来用你呢?斯坦福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杰弗瑞·菲佛教授说过:“人们喜欢他们记得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记住了你,就等于他们选择了你。”记住了你,就等于选择了你。不记住你,就等于放弃了你。看看,记住就是这样的重要。

像这个小伙子这样的情形,其实并不少见。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工作了三五年,还是基层小螺丝钉,明明工作很努力,上司眼里怎么总没有我呢?

实事求是地说,一个公司,一个部门,上司只有几个,而部下却有几十个上百个,上司不可能对每个部下都很了解。现在的上司都很忙碌,遇到个别脸盲的上司,确实可能连你是谁都记不住。要让上司的视野里有你,首先就得冒出来,站到前排来,必要时,还得大大方方地亮上一个相。

南宋时的虞允文就是这样。

虞允文开始时的运气并不大好。宋朝的名人,大都是少年得志,但这个虞允文,到了45岁才勉强中了进士,在官场上熬了七八年,到52岁时,才做了中书舍人这样一个中下级官员。眼看这一辈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打发过去了,然而,在他等着退休的时候,机会来了。

那是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南宋自从绍兴十一年与金国议和后,太平的日子过了二十年,大家都在忙着享乐。但金国不乐意了。金国新上任的皇帝完颜亮,发兵60万,气势凶猛地杀了过来。一路势如破竹,宋军纷纷逃跑,完颜亮一下子就渡过了淮河。宋高宗慌了手脚,竟然想放弃都城杭州,溜之大吉,在大家的劝阻下才决定发兵抵抗,于是任命老将刘锜镇守扬州,抵御金军。但63岁的刘锜年老多病,只能躺在担架上喝粥养病。刘锜就让一个叫王权的将军替他指挥军队。

但这王权畏敌如虎,到了前线,一听敌人打过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