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屋里的井水
结拜以后,刘兴的日子渐渐红火了起来。大哥法正送自己一个庄子并庄户百余人。二哥孟达赠他五百金,还有家丁侍女等仆人五十人。这是见面礼,刘兴厚颜笑纳了。这些天,刘兴在自己的新庄园大兴土木。他已经受够了古代落后的生活方式。没有自来水,没有淋浴,没有暖气,牙刷和卫生纸等。还有落后的烹饪方式。不过这些不能急,一点点去改变就是了。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给新房子加上暖气,这也是个技术活。他打算采用的是西式的壁炉,这个壁炉烧的好,整个房间都是暖的,而且比较安全整洁。这个时代主要取暖的材料是木炭,因为受生产力所限制,人类的砍伐对自然界的破坏比现代小很多。煤炭也有人用,但基本都是贫苦人家才会用,煤炭虽然便宜,但是容易煤气中毒。所以富贵人家是不屑使用的。
他的自来水计划是打算先建一个水塔,然后用竹管连接各处,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简单的供水系统。怎么把水弄到水塔上去,用人去提上去也行,反正人力廉价得很。但这样怎么能显示出自己的高人风范呢,他打算建一个大水车,水塔就建在庄园里一处泉眼形成的小河边上就行。多余的水提到高处后,还可以灌溉庄园里的庄稼,花草。水塔上还建了锅炉房,洗澡的话直接就能出热水。他画图专门请陶工烧制了抽水马桶,有了水塔这就很容易实现。
最难得就是照明问题,现在是用的油灯,点的少了不亮,点的多了那味道太大了。暂时来说他也没办法,蜡烛怎么制作的,是一窍不通。煤油怎么提炼倒是略知一二,关键关中这地方不产石油,暂时也没办法试。
从侍女里挑了几个悟性好,学得快的,他亲自示范炒菜、火锅、烧烤、煎饼等。知道主家教她们手艺,都大喜的跪地谢恩。干劲满满的,才两三天就青出于蓝了。这古代的士族太舒服了,他可是在榨取她们的劳动价值啊,还千恩万谢的。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后面的日子里,钓鱼、养花、溜街、调戏一下小侍女,一直过着这种枯燥的生活。
四月中,新屋落成,刘兴广邀宾客。这一段由于法正的刻意宣传,还有他横渠四句和诗集的加持。他‘四为公子’的名声,不仅在长安广为流传,甚至都在雒阳小有名气了。大儒蔡邕曾任郿县令,听闻‘四为公子’之名,起初不过一笑置之。有一次下值归家,见大女儿文姬看一本书入迷,他走到身边都未曾察觉。不由好奇起来,见她看的是一本诗集。其中有一首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看后忙问其女是哪位隐士所做,蔡文姬答是‘四为公子’。蔡邕废寝忘食的阅览完后,评价曰:“刘安国诗调理性情,静赏自然,其技冠于当代;听闻尚不过弱冠,若如此匿于江湖,朝廷之失也。”于是刘兴名声鹊起,其诗集也从闺房走向了朝堂。连皇帝刘宏都有所耳闻,他很喜欢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毕竟平时他高坐在宝座上也是这么看这朝臣们的。
眼见刘兴可能被大用,所以他的乔迁之喜就算不邀请,也会高朋满座的。这时,刘兴正带着法正、孟达参观。孟达看见眼前的马桶,眼前一亮,暗道:“这三弟真是穷奢极欲,水井都打到屋内来了。正好有些口渴,尝尝这井水甜不甜。”刘兴都没来得及阻止,孟达就爬上去牛饮了一番。惊得刘兴目瞪口呆!
孟达抹了一把嘴,朝法正说:“大哥这泉水挺甜的,你尝尝。”法正是什么人,贼精贼精的,看见刘兴脸上表情就知道不对劲。“为兄不渴。”
刘兴都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了。“二哥,你也太急了,这不是水井,这是马桶啊!”法正表情微变,随即露出了果然如此不出所料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