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出门买,买,买
翌日辰时(早七点至九点),欧阳建峰叫醒睡着的乐安,收拾好就直接打算往镇上而去,昨天已经听村民说过,大山镇的集会逢初一十五都会有,今日正好十五。
欧阳建峰驾着马车出门的时候碰到忙活的村民,跟他们一一笑着打招呼。村民们也一一回应。村里人一般卯时(五点到七点)就出门干活了,忙到天黑尽了才回家,中午都是在地里直接啃干粮解决,尤其现在是春耕,更是辛苦。阳春三月正是开荒种地的好时候。
马车帘子被卷了起来,乐安看着他们忙活,小手托着下巴发呆,若有所思。
欧阳建峰看着这样的乐安,不禁莞尔:“小乐安,想什么呢?”
“爹爹,我在想他们耕地那么辛苦为什么不买牛呢?有牛的话干活不是也更快吗?”
欧阳建峰摇摇头:“傻乐安,你以为大家不想买吗?只是这些百姓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忙活,收成本就少的可怜,就这还得拿出收成的三成缴税。碰到年景不好的时候,收成更是可怜。可税还得缴,所以他们能养活自己就很不容易了,哪里还能养牛啊!”
哦,原来是这样,看来古诗里的“城中相识尽繁华”也不尽然。
然后她又问:“为什么他们不自己做什么点小生意呢?”
“士、农、工、商,商排最底层,是最被人看不起的。”欧阳建峰认真的回答着她的话,并不觉得对方才四岁就不用知道这些。
欧阳乐安小声嘀咕:“死要面子活受罪!”,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很快到了大山镇,镇上集市正是热闹的时候,从街头望向街尾,到处都是小贩的吆喝声,人们的讨价还价声。来古代这么久了,欧阳乐安第一次体会到了古时代的繁华,可惜一个月只有两次集市。
他们的马车进不去集市,只好停到了路旁一个饭店的门口,还给了店家两个铜板的保管费。然后从街头开始向街尾一边走一边买买买。
他们先买了三床全新的棉被,三床厚褥子,本来这里是没人买被子的,都是自己买布和棉花自己做的,可是这些事欧阳建峰一个男人干不了啊。只好买现成的。被褥让店里的伙计给送到了街口的马车上。
接下来欧阳建峰在集市各样菜式买了一些,又买了两斤猪肉,一只鸡。鸡打算留着晚饭的时候给乐安炖汤喝。然后他又买了捕猎用的工具,他打算自己去狩猎,这样想吃肉随时可以去猎,新鲜。还买了一个大背篓,用来放这些东西。
然后离开集市,找到杂货铺买了一口小陶锅锅用来炖汤,毕竟铁锅得去专门打铁的铺子里买,而他们的房子里原来有两口大铁锅,暂时还不需要买。
随后去调料铺买了一些做饭用的调味料。要买盐的时候,欧阳乐安咂舌,一小罐盐竟然要200文钱,才一斤左右,太贵了,毕竟一斤猪肉才12文钱。除此之外,糖也很贵,要500文一斤,欧阳建峰只买了一点点,他做饭也不爱放糖,糖是买给闺女吃的。
他们买完东西回去牵马车的时候,乐安在路边发现了竟然有卖甘蔗的,但是甘蔗摊前面竟然一个人也没有,小贩在旁边还打着瞌睡。
欧阳乐安拉拉爹爹的衣摆,示意爹爹看过去。
欧阳建峰以为闺女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跟闺女解释道:“这个叫甘柘,它并不好吃,皮硬硬的,啃不动,好像里面是甜的,我在边关的时候看过商人运这个,都没人买。”
欧阳乐安摇摇头:“不是的爹爹!”说着拉着爹爹的手走近小贩,问道:“这个怎么卖?”
小贩看有人来了,瞌睡也醒了。看看小姑娘,又看了看旁边的男子,冲着欧阳建峰点头哈腰:“好叫这位先生知道,我们这个是甘柘,我从外地运回来的。因这人欠我们货款迟迟不还,拿了这些来抵账。您看着给吧,我本来打算卖5文钱一根的,哪知一上午在这里,连问都没人问。先生若要便卖你3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