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太上忘情
“淮南方兴嗣……”
听得此言,少年不卑不亢道:“晚生见过前辈。”
中年人细细打量,半晌之后,满意颔首。
“根骨奇佳、不骄不躁,很好。你可愿拜我为师?”
先时父母已有嘱咐,因而少年闻言,不假思索道:“见过师尊。”
随着话音落下,屋内众人皆松了口气,一时间恭维贺喜之声不绝于耳。
中年人则更是愉悦,注目片刻道:“兴嗣之名,浅显寻常。恬淡清玄,浑沌湻朴,不若叫清玄如何?”
尽管并不觉得“清玄”比之“兴嗣”,有何玄奥高深之处,但他生性淡泊恬雅,并不出声反驳,只是平静接受。
“谢师尊赐名。”
于是自此开始,他成为了九华宗主亲传大弟子,入九华山修习道法。
淮南淮北,四战之地。
方清玄本为东汉黟县侯方储的后人,宗族繁衍扩张后,他这一支遂迁往淮地定居。
自晋人渡江南迁起,南北两朝便互为仇敌,彼此征伐不断。
淮地亦在两方的争夺中数次易主,归属无定。
如今的两淮地区虽重属南梁,可是皇帝萧衍痴迷佛法、怠于政事,还曾数度舍身于佛寺。
逢此良机,北魏大举兴兵南下,企图吞并江南。
虽未成功,却让两淮之地饱受战火蹂躏,民不聊生。
恰逢九华宗主游历至此,于诗会上看中方家长子兴嗣,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拜师改名后,六岁的方清玄拜别家人,跟随师尊南下。
九华宗兴起于东晋末年,由高道葛洪所创,宗门建址在九华山。
道门虽不如佛门四大皆空、六根皆断,却也要清静无为,了却尘缘。
因此当离开家门的那一刻,他便再无回乡的可能。
好在父母一心希望自己远离战火纷争,且受自身性格所影响,他一路不哭不闹,未曾表露分毫思乡念亲之情。
如此表现,自然又引得师尊大加赞赏。
远山氤氲,浮云流光。
山上的日子平静得近乎寂寥,白日静看千里烟波,夜阑卧听和风细雨。
入山修行一年后,他于莲台峰遇仙,得之《无上功》。
此书文字晦涩难解,方清玄苦思近十年,才得以入门。
越深入研读,才越明白个中的玄奥妙绝。
阅览此书,虽不行走一步,却犹如踏遍名山大川,在四海中畅游,得以窥见一丝宇宙洪荒的隐秘。
当发现九华山所有的灵气已不足以让自己提升时,他毅然决然舍弃现有一切,不顾全宗激烈反对,将宗主之位传予师弟云深。
自己则真正了却凡俗,沿着书中记述之地,逐一修炼,遁出红尘,二十载不问世事。
遇见晏无师,实乃意外。
当他在南阳救下这个满身血污的人时,如同路途中碰上的一棵绿树、一株花草,并不寄予任何情感。
可当此人清醒以后,他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看着对方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绘声绘色的模样,他否定了自己先前的定义。
此人并非路边无关紧要的野花荒草,而是流星——
一颗突如其来、猝不及防,从天而降打乱自己全盘计划的流星。
手中的黝黑铁牌似有无形之力,吸引着自己去邺城赴约。
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一个深山野人,竟然也会交到朋友。
而且交往对象还是武林中人人闻风丧胆的魔君!
当瞧见晏无师毫不见外、笑成一朵花的样子,他默默想道——
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