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锦绣山乡 > 第82章 龙州百姓对致富的渴望

第82章 龙州百姓对致富的渴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杨涛说龙州的农村资源丰富,搞多种经营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一年四季都可以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特别是精品牛肉,市场供不应求。

说到养牛,梁建树指向一旁的瘦旱地说:“这些地种其它农作物用肥料多又长得不好,最适合种象草喂牛了。”

杨涛哈哈大笑着说:“你放心,会有机会养牛的,我担心到时你这个旅游公司的董事长忙不过来。”

梁建树自我调侃道:“我这个董事长当得很舒服的,有事就去处理,没事就去干农活,平时景区里只有售票员和保安在。”

杨涛点头:“景区确实只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才忙,平时都不用你整天去值守的。”

梁建树想到最近乡亲们总是打听政府接下来要搞什么产业,连忙说:“希望杨县长多多引导企业入驻我们龙州,带我们起飞。”

杨涛微笑点点头,带领扶贫组成员到下一家去走访。

不知不觉,杨涛来龙州挂职扶贫差不多一年了,给他印象最深最令他感动的是龙州百姓对致富的渴望。

他指着一望无际的甘蔗地对扶贫组成员说:“龙州百姓都很勤劳的,你们看他们一年复一年的种甘蔗,明知道赚不了多少钱,还是把甘蔗打理得好好的。”

大家纷纷说到了砍甘蔗的季节这些百姓更加苦,都是用人工来砍甘蔗。

这时扶贫成员小陈指着一处山地说:“组长,你看,那边有一个老爷爷用牛来犁地,老奶奶跟在他身后捡什么呢?”

“咱们去看看。”杨涛说着即刻大步走过去。

大热天的,老爷爷艰难地赶着一头老水牛把地里的甘蔗头犁出来,老奶奶跟在身后把甘蔗头捡起来堆放到土埂边上。

杨涛走上前去问:“老人家,你家年轻人呢?”

老爷爷看领导来了,连忙把牛呵住停下来,用挂在肩膀上的毛巾擦干脸上的汗水,叹了一口气用龙州土话说道:“儿子在戒毒所,儿媳妇去打工了,几个孙子上学,只有我们两个老人在家。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钱请机器来挖地,只能用牛来挖了。”

杨涛听不懂老人说的话,还好有一个帮扶员跟来,他把老爷爷说的话翻译给他听。

杨涛问老爷爷:“你们家是贫困户,现在脱贫了没有?”

老爷爷露出笑容说他拿到了景区的分红,手头宽裕了很多,算是脱贫了。他们家本来生活还过得去的,有一栋两层楼的楼房,前几年因为儿子染上了毒品之后就返贫了。

老奶奶也用土话对杨涛说:“我们听说种坚果能发财,也想种一点,这些地里的甘蔗长得不好,我们就把甘蔗拔了用来种坚果,种坚果不像种甘蔗那样要花费很多时间和人工打理,适合我们老人种。”

杨涛没想到这两个老人的思想转变得这么快的,毫不犹豫就把甘蔗拔了改种坚果。

老爷爷告诉杨涛说:“我们年纪大了没有力气砍甘蔗,只想种一些不用经常管理的,我们也能够自己种得了的农作物,最主要的是种出来有人来收购。”

杨涛让老爷爷放一百个心,有广东老板来到地里收购,你只管种出来,不愁卖。

老爷爷高兴得像个小孩呵呵笑,扬起手中的绳子拍打牛背,抓紧时间犁地。

老奶奶也是满脸笑容,跟在老爷爷后面动作娴熟地捡起甘蔗头。

他俩听到杨涛副县长的这些话仿佛吃了定心丸,干活更加起劲了。

从地里走回村部的这段路,杨涛看到到处都有村民挖地种坚果,这股热潮劲让他成就感满满。

最近他经常下乡搞“电视夜校”讲座,宣传乡村发展产业链,发动乡亲们种植坚果,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成效了。

他对接下来他要搞的养牛产业链非常有信心,他打电话回鹤山市催养牛专家赶紧定下来龙州考察的具体时间。

对方给他的答复是后天过来,他高兴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