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楚氏春秋传 > 第三十六章 改革之难,难于上青天

第三十六章 改革之难,难于上青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改革春风吹满地,自然也少不了北凉这一块。

如果相较于别处改革的阻力重重,在北凉的改革显得相对要简单一些。

一者,是北凉王秦鸿治军严谨,对北凉军掌控力极强,他的一道命令下去,几乎没人敢违抗。

二者,相对于别处军队的鱼龙混杂,北凉军本就更加“简单”一些,改革的阻力相对更小。

三者,是那些在大楚极为活跃的别国谍子,在北凉要少得多,毕竟“宁惹暗卫,不碰修罗”这句话不是说说的,北凉修罗卫,名气之大甚至还在北凉军之上。

四者,是北凉没有那些清谈名士的风言风语,因为北凉王秦鸿,是出了名的“礼贤下士”,经常盛情邀请那些所谓的清谈名士进北凉王府做客,然后那些名士出来之后,身上总得少点什么,或多点什么。

然后那些名士们就开始大骂北凉“蛮夷之地”,“不通教化”,“目无王法”等等,痛心疾首什么世风日下,竟然让秦鸿这等魔头肆意横行,秦鸿则是乐得与之互喷。

一般来说都不会太过分,不过也不是没有那些骂得过分的人,一夜之间突然销声匿迹的例子。

至于秦鸿为什么喜欢与这些人互骂,没人知道,只知道这位北凉王的嘴,也是出了名的损,骂人时总是金句不断,比如什么夸那些名士是什么“嘴强王者”,“嘴炮之王”,“我要不把北凉王的位置让给你,你给改名叫嘴炮王怎么样?”等等。

让那些名士们怒骂不已的同时又无可奈何。这时候北凉王往往又会来一句,“我就是喜欢看你们这副想揍我,但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据说有位在大楚极有名的名士,被北凉王骂得失了理智,竟是不顾风度,撸起袖管要打秦鸿,秦鸿则是笑眯眯地示意护卫不要插手,然后用一只手将那位名士打成了猪头。那位名士,则是在回去之后不过数天便郁郁而终,只是在临死前大喊:“蛮夷当道,我辈文人休矣”。

所以在这四者的加持之下,北凉的改革,要简单得多,虽然也遇到不小的阻力,但也都被秦鸿一一摆平了。

碧云县这种小地方,自然不会有什么大动静,不过关于改革的消息,还是铺天盖地地传了过来。

这天楚玄默闲来无事,便与刘欣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改革一事的得失。

刘欣然的博学与见识,也是再一次刷新了楚玄默的认知。

例如刘欣然说改革一事,自古就困难重重,遭遇巨大阻力并不奇怪,但像此次这般困难,绝不只是因为改革手段过于激进,略微操之过急所致,直接断言“必然有别国插手其中”;

另外,刘欣然更是直接否定了楚玄默简单粗暴的“杀尽江南百万兵”的提议,理由是治标不治本,杀了一批还会有另一批,若杀得多了,无非再出现一个“焚书坑儒”之类的文化灾难而已。

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刘欣然的回答则是先适当放缓改革步伐,然后再“诱之以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逼之以威”。

将那些冥顽不灵的死硬派,提拔一批,先从内部进行分化,毕竟不是谁都愿意与朝廷正面作对,让那些能拉拢的,先为改革做出表率,然后再给予实打实的好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要让那些人看到,不管改革会怎样进行下去,眼前的利益都是实打实的。

至于还有一批“眼光长远”之人,很简单,杀,又不止于杀,还要败其名,毁其心,他们最在乎什么,就让他们失去什么,比如说那帮清谈名士,最在乎名声,为了名声可以连命都不要,那就不只是要杀,还要让其声名狼藉,真正做到“杀人诛心”。

听得楚玄默都一阵阵心惊胆战,看不出来,这丫头竟然这么狠。

这已经不是杀鸡儆猴了,这是要连猴子一起杀了的节奏。

这才想起刘欣然所说的第一句话“改革哪有不困难的?后面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