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热火朝天的大基建
毕竟是超越了两千年的思想行为,怎么可能轻易就被三国的土著祖宗们看透?
从招呼人上山搞基建,到今天已经整整十天了,凭借着丰厚的工钱,如今山上的人,已经达到了八百多人!
据说石邑县城的普通人家,几乎已经是倾巢出动了,甚至连不远处的中山、常山的人也不怕远地赶了过来。
当听到有人竟然从真定和中山赶过来干活的时候,刘远山也吓了一跳。
毕竟此时的交通可不像后世那么方便,真定还好。但是从无极县(中山)到抱犊寨,少说也得六七十公里,如果一路步行,不得走个一天一夜?
对于这些远路的人,刘远山在考察登记的时候没有啥严苛的要求,不管老的小的、男的女的,都多多少少给安排上一项活计。
毕竟大老远的,太辛苦了些。
听说这么多人到抱犊寨上干活,这事还引起了石邑县令甄腾的警觉。
后来听探马回报,说手里有天之蓝琉璃瓶的那个富家大户家的傻小子,正在山上瞎折腾,这位甄县令才放心,绝了亲自到山上来看的念头。
……
刘远山开的报酬高,三国人民的热情也很高,干活的效率,远远超过了刘远山的预期。
短短十天的奋战,围绕着整个山顶的护城墙已经被翻修了一遍,一人多高的垒墙,其实已经堪用了,但按照刘远山的要求,还要再加高两三米,并且取消原本的垛桩,改成四方的孔洞。
这么做的目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守城人员的伤亡,预留的孔洞则是方便守城兵士射箭用的。
在此基础上,后期还要每隔五百米建一座塔楼,既起到登高望远、观察敌情的目的,同时也可以用来存放兵器、供守城兵士休息等等。
如果按照现在的工作进度,想必再用上一个月,整个城墙的修建就可以结束了。
与此同时,山顶开荒工作也已经进行了大半。
整个山顶经过大致的丈量,可以开垦大约六百亩左右的农田,现下已经开垦了将近200亩。其余的,估计再有半个月就搞完了。
时令正是初春,刘远山在四处安排各项活计的同时,还亲自带了五个老庄稼把式,挑了一块最为肥沃的地块,种下了自己的实验田。
给超市配送的货品里面,有一些生鲜蔬菜,刘远山撅着屁股挑了很久,找了一些种子出来。
这些种子,分别有34个土豆,这东西不容易坏,而且好侍弄。根据土豆上的胚牙分布,切成一个个小块,埋在土里就行。
为了保险起见,土豆都是刘远山亲自切的,在实验田里稀疏地种了堪堪一垄,如果能有半垄最终长成,那不出几年,就能有大量的土豆在三国时代横空出世了。
看过很多穿越历史文的刘远山知道,土豆、红薯、玉米,这三样后世才传到中国的农作物,在缺少粮食的古代,那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存在。
因此刘远山极为珍视,一小块都不敢丝毫浪费。
跟土豆一样,15个紫皮红薯,被刘远山用种土豆同样的方法种了下去,只是量少,只种了半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鲜的白菜、芹菜、卷心菜等,刘远山则把根茎切下来,埋进了土里,浇好水以后,又用树枝给每一株菜都搭了一个小棚子,外面用超市的塑料袋蒙上,算是一个个简易的塑料大棚。
至于朝天椒、西瓜、哈蜜瓜、以及新鲜的玉米等等,由于这些东西都是用籽培育的,而且现在还是新鲜的状态,还没有彻底的成熟,里面收集的菜籽、瓜籽等,也不知道最终能不能种出东西来,只能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