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正月 “如今朕与你不过只有一个孩子,……
。
“出去吧,别吵着了她。小孩子生病太难受了。”
婉襄从善如流,跟着他重新回到了养心殿的明间里。
而雍正也不想再这里待下去了。
“披上披风吧,我们出去走一走。”
婉襄原来是想拒绝的,他毕竟还在病中。但想起来历史上他的这场风寒马上就会痊愈,最后没有说出口。
像最初相伴的那一年一样,出月华门,穿过御花园,再过顺贞门,朝着神武门走。
嘉祥出生的第一年新年,因为孝敬皇后之崩,的确过得很不热闹。
如今都已经是正月十三,近元宵了,宫禁之中也并没有多少彩灯。
但这一次他们并没有先登上城楼,而是在大门前停下。
守城的士兵不过是木偶。
“八年时朕陪着你走百病,送了门钉给你,而后隔了一年,你果然就为朕带来了嘉祥。正好今年也摸一摸。”
婉襄没有犹豫,在寒冷的夜晚伸出手,触碰着冬夜里寒凉的铜钉。
今年她的确会再怀孕的,给雍正带来他此生的最后一个孩子,圆明园阿哥弘曕。
摸过之后雍正重新握住了她的手,用他的体温来暖她的。
他的一切好意,她如今都可以习以为常,不必战战兢兢了。
做完这件事,他们才一起登上神武门。
上元节还没有到,如今才是十三夜,但街市之上已经有不少的明灯烛火。
“正月初八那日,百姓会在黄昏之后用素纸蘸油,燃起一百零八盏灯火,而后焚香祭祀。”
“正月十三日,富贵之家会于家中点上一百零八盏小灯,散于井灶、门户、砧石等处,名为‘散灯花’,也是散小人,为辟除不祥之意。”
“从前在潜邸之中,福晋在时,会领着人这样做。如今到了宫里,反而没有这规矩了。”
他沿用的是旧时称呼。
人活到了一定年纪,经历过了足够多的事,所期盼的便不再是改变,而是一成不变了。
婉襄努力地,从刘婉襄的回忆里找到了一些和信念有关的事。
“正月十五上元节,怡贤亲王心善,会让大部分有子女的仆人们都出门去观灯。京师六街,惟有东四牌楼和地安门处最佳,其次为工部,再次为兵部。”
“京师之中还流传有上元节拐卖小孩的传说,所以每一年阿玛和额娘带着我们上街,都要格外小心。”
就算是贫苦人家,孩子也是宝贝,绝不舍得见他们遭遇厄运。
“街市上还有许多花炮棚子,都不知道他们是怎样想出这么多花样的,名字也取得很好听。什么‘线穿牡丹’、‘金盘落月’、‘水浇莲’,各个都很好看。”
“有不少花样宫中也有,从前燃放烟火的时候没见你高兴,此时倒盼着别人的。”
在婉襄生活的那个世界,烟花已经被明令禁止了,说起来在这方面,她这个现代人还不如古代人有见识。
雍正渐渐地有了谈兴,“正月里城里城外都很热闹,婉襄,你去过东四牌楼西马市正北的护国寺吗?”
“每月七、八日开西庙、九、十日又开东庙,集市上百货咸备,衣食住行所用之物尽皆囊括。”
“上至珠玉绫罗,下至花鸟虫鱼及寻常日用之物无所不有。不过最有名倒还是花市,春日买果木,夏日多如茉莉一般的白色香花,秋日赏桂菊,冬日则多各色水仙。”
“除此之外,巧手慧心的花农还能预支时令,使春日里开放的花朵,如海棠、桃花、丁香等花在严冬时盛放。”
“朕从前在潜邸中时,倒去过几次,觉得颇有趣味,也学到了许多百姓们生活的智慧。如今是没什么机会了。”
他说他比康熙唯一强的一点就是体察民情,这不是随手就能获得的经验,都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出来的。
后人总说他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