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 > 第114章 祈雨

第114章 祈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也就是你裕娘娘还能和他说上几句话,两个人互相呛声,倒也彼此得趣。可后来……”

“皇后娘娘。”

裕妃望了她一眼,“都是年轻时不懂事,他是主子爷,我们都是侍奉的人,那里能违逆他的意思,同他顶嘴。”

“您快别说这些事了,待会儿这些年轻的学起来,回了住处也同他们的夫婿呛声,那可如何是好,岂不成了臣妾和您的罪过?”

裕妃把这些话说得很俏皮,依稀有些年轻时的风采。

但婉襄就坐在她对面,还是捕捉到了她眼中一闪而过的落寞。

究竟是什么事促使她改变的呢?

皇后便换了个话题,“京师久旱,皇上进来一定心急如焚,很是忙碌吧。”

谈及这个话题,富察氏与和惠公主都望过来,她们都是十分关心的。

除却婉襄,雍正几乎不见后妃,近来为求雨之事焦心,和惠公主去勤政亲贤殿请安,也至多是小坐片刻。

她们都期待婉襄同她们透露一些事,总归于大事无干,婉襄便想了想。

“万岁爷认为上天降灾降福,皆是由人心所感,若是多思好事,积德行善,则上天定然会有感于人心之诚,降下嘉祥。”

“若人心为恶,则上天将降灾殃,或者今年大旱便是如此。”

雍正笃信天人感应,觉得上天不会无端降下灾祸,定然是人咎由自取。

或者是朝廷政事有缺,或者是臣工职业不修。

“因此己身当先自恐惧修省,而后寄希望于天下臣民。不希望臣民为此心生怨怼,以至乖戾之气为上天察之。”

和惠听得入神,不觉点了点头,“皇额娘也应当传谕熹贵妃,令她约束园中宫人,万莫使得这般埋怨之语出口,为皇阿玛察之。”

“如我等妇人,居处富贵之室,更不应不察人事感召之故,均当抚躬自思,为人处事是否仍有可改进之处。”

“哪里做得不够称职,哪里应该即刻改掉;不能将过错都推于他人,轻易得无视,甚至原谅自己犯下的错误。”

和惠平时说话,语气都有些虚浮,但谈及这些大义之言,却铿锵有力。

婉襄还来不及为和惠公主的思想觉悟击节赞叹,富察氏也开了口。

“公主说的很是。连皇阿玛这样的全人都要静思己过,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无知妇人。”

“趋吉避凶之道,皇阿玛早已晓喻天下人,古人有云‘福之至也,人自生之。祸之至也,人自成之。’当以此自省。”

“皇额娘放心,儿臣回去之后便会去见额娘,请她约束园中宫人,绝不使宫人生怨怼之心,使天罚延续。”

不愧是未来的一代贤后。

婉襄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大学思想政治的课堂上,这群古人怎么能将这样的无稽之谈当成正事这样认真地讨论?

不过这也证明女子若读书识字,决计不比那些不讲理的士大夫差。

她抬起头时正好望见裕妃,她的目光在富察氏与和惠公主身边不断逡巡,心中大约也十分无语。

见有人同她一样,婉襄不觉偷笑了一下,而后继续说下去。

“万岁爷已经祈雨数次,仍旧未得甘霖。前几日又言,刑狱之事关于天和,令法司衙门加意分辨,倘或有可以夺情之处,则以宽仁之心赦免,期其改过自新。”

这一条,其实婉襄也并不赞同。

既触犯了法律,便应该受到处罚,如何反因天灾而得赦免。

那时雍正便反问她,“夏日干燥,庄稼旱死。你可曾想过,许多无干人众正是因为这天灾失去了生活来源,而不得已为偷盗的?”

她没有话说了。

如今的大清没有能力去保障每一个人的生活,像未来世界那样。

“万岁爷所烦之事也不仅仅是京师不下雨,实在西北战事……”

战报传回来地很慢,婉襄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