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 > 第29章 道人

第29章 道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个看起来有些荒谬的理由杀头。

难道他真的与齐妃有关系么?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婉襄再一次转移了话题,“万岁爷方才在做什么?”

雍正松开手,咳嗽了片刻,而后随意地拿起一幅,交给婉襄欣赏,“皇考在世时甚是喜欢朕的书法,年年都令朕书写赐予臣工的扇面。”

“自朕登极之后鲜有时间,今日偶然想起来,便想着赐几幅字予朕身边的近臣。”

婉襄一面听着雍正说话,一面欣赏着上面的文字,这一张是“观乎其时,审乎其事。当宽则宽,当严则严。”

后头又有“敬谨为人”,“廉洁操守”等语,不一而足,应当也是雍正对于不同臣子的一种提醒。但他自然不会同婉襄详细解释。

这一年雍正在养心殿南边设立了军机处,年尾便要赐字,未必是种偶然。

虽是心腹之臣,也应当时常敲打,并不是防备之心,恰是不想彼此生嫌隙的光明正大之举,是帝王温和的御下之术。

婉襄一连看了几张,张张都觉得不错,也都扫描到了系统里。

正得趣味,雍正却忽而捉住了她的右手,将一支只紫檀木管笔塞进了她手里。

紫檀木体轻,且气味芳香,提笔之时便有淡淡香气萦绕鼻尖,使人心情舒畅。

笔毫为上等秋兔毫,毫颖紧束,尖齐而健,是适合书写小楷的。

这样的笔,乾隆时期留下不少,雍正年间的却少。

“朕已知你读书识字,知你于许多事上颇有见地,却还不知道你的字写得如何。”

他站起身来,亲自为她铺陈了纸张,又用双手将她笼住,歪着头看她,笑意清润,言语却郑重地如同下旨,“朕不会笑话一个小小女子的。”

婉襄同他对视着,包裹着她的明黄色距离她如此之近,像是要将她也熔进其中,令她顺从。但她拒绝了。

“小小女子也未必会令万岁爷这般英伟的大人物嘲笑的。”

她提笔略想了片刻,从他限定的小楷之中叛逃,落在素纸之上的是四个大字,“朝乾夕惕”。

此语最早出自《周易·乾》,原文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乃镇日勤奋,毫无一点怠慢疏漏之意。

雍正帝以为唯有人主才当得起这四个字,登极之初便以此自勉,他作为皇帝的这一生,也恰是这四个字最好的印证。

这四个字写完,婉襄和雍正同时怔愣了片刻,大约都是在感叹她字迹与雍正的相似。

她从前学习写软笔字,临摹的都是雍正的朱批谕旨,字迹有所相似,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但那时她面对的一切都是静物,捕捉不到几百年前落笔的心绪。

她只能猜测他在写下这些朱批时的神情、语气,想象他在灯下对抗疲倦,落笔是一手遒劲妩媚的行书,内容却是:“灯下所批,字画潦草”、“又系灯下率笔,字迹更属可笑。”

此刻是不同的,他就站在她身后,也许下一刻就会出言品评。

她必须要先出言为自己解释:“嫔妾幼时随怡亲王府里的小格格习字,那时临摹的便是先帝爷的字迹。”

雍正的字迹曾被后世形容“肖似乃父”,也得到过康熙自己的认可。

若说婉襄临摹的是雍正自己的字迹,未免有“过于用心”之嫌。她希望他们之间的关系纯粹一些,至少不要有这样没必要的误会。

“倒叫朕不知如何品评了。”

婉襄练字时是拿出了学习锔瓷的劲头来的,她的字不说十分,总有八、九分像雍正。因此他自然难以评论。

夸她便是夸自己。

“往后朕若再有赐字之事,便可悉数交由你代劳了。”

这当然只是一句玩笑话,帝王赐字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总之雍正并没有多问什么,左侧的防备松懈了些,她便不动声色地从他的怀抱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