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 19 章(捉虫)
建立了分部,方便出口贸易的运输。
要在他们省内,谁不知道玩具厂?
本来只是镇上最大的工厂,现在成了整个省内最大的工厂。
尤其是现在正是下岗潮,好多工厂支撑不住倒闭,而玩具厂恰恰相反,效益好的不行,出口、国内的订单接都接不完,现在签订的销售合同,还得排到三个月之后才能拿到货,生产线上生产的玩具全都是预订单。
足以可见生意有多爆火。
就连省外很多都听说过玩具厂的名声。
倒不是因为他们广告打的有多大,而是因为厂里生产的玩具有多吸引人。
从最开始的手柄式直升飞机,到前段时间新出的手柄式游戏机,十年来一共出了有三十二种不同的玩具,每一种拿出来都能称之为经典。
听说玩具厂现在还在研发一款教育式玩具。
在玩耍的同时还能学习。
当消息传出来后,绝大部分的人都不太懂玩耍的同时怎么学习?
不过,这家玩具厂生产出的玩具是从来都没有让人失望过,所以让他们更加的期待了。
为此某家杂志社还专门弄出了一个访谈,想对玩具厂进行一个详细的采访。
尤其现在还是下岗潮,需要一个工厂给民众建立信心,让民众知道下海经商并不是唯一的一条路,只要有能力,也能将工厂经营的越来越好。
在采访前,莫记者对玩具厂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她原先的打算是采访玩具厂的厂长刘文发。
刘文发担任厂长二十一年,期间厂子不是没有遇到过难关,全都有惊无险的渡过,一直顺利发展到现在。
单从这点来看,刘厂长有能力有魄力,真的是一个很好的采访对象。
可在调查后,莫记者不由自主的将心思放在另外一个人身上。
苏霖——研发部经理。
这人很年轻,到现在不过三十岁出头,从入职就担任研发部主管一职,十年过去仍旧是主管着研发部。
莫记者之所以会注意到这人,是因为她发现每次玩具厂出现危机,在处理中都会有他的存在。
再有一点,从这位苏经理入职后到现在,玩具厂所销售的玩具全是经典中的经典。
口碑已经远超其他玩具厂,遥遥领先。
那这些玩具的出现,是不是因为这位苏经理?
莫记者查得越深入越对这人感兴趣。
只可惜上面只给了她一个专栏,选择的人物已经定下,就是刘文发厂长。
有些遗憾,但也没办法。
只是在隔天与刘厂长进行采访时,莫记者忍不住问起了苏经理的事。
“苏经理?你是说苏霖吧。”对面的刘文发笑了笑,相比起十年前他看起来更加老态,不过现在的精气神瞧着要好一点,“咱们玩具厂要是没有他的话,就没现在的玩具厂了。”
“真的?”莫记者更好奇了。
刘文发回忆着,“十年前有个重大诈骗案,当时诈骗团伙最先盯上的就是我们玩具厂,那个时候厂子的效益不好,有意做出改革新进一条录音机的生产线……”
莫记者听得入神,笔下都忘了记录。
“……再有一次,其他玩具厂联合供销社对我们厂进行施压,也是苏经理给了一个提议,提议我们将内售的方式扩展到出口销售。”刘文发说了很多很多,这十年来并不是完全的顺风顺水,就是去年,也有人想要吞并玩具厂。
可是,玩具厂偏偏迈过这些坎,一路走到现在。
等将这些全都说了一遍,时间已经过了有四十分钟,到最后,刘文发反问:“听了这么多,你知道他最出色的是哪一点吗?”
莫记者被问的突然,她想了一会才开口:“是因为他有解决困难的能力?”
刘文发摇了摇头,轻笑着:“不对。”
莫记者也觉得不太对,如果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