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蚊虫为伍 野鸟为伴
据典的读起来也烦,特别是引用十分久远的典故的句子,我都会跳读,不想去看它,再说看也看不懂。”
????刘忠说:“做学问是很严谨的一件事,不能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地读书,那是食而不化,对你没有太大地帮助,你没听说过,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对现代文,我没有发言权,但你说的古人用典这件事,我想跟你交流一下,用典可不是随便用的,典是经典,你能找出典的源头,你就又掌握了一些知识,能称为经典的并不多,经典掌握得越多,学问也就越深,不知道你是否赞同我的看法?”
?????刘子墨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没有对您不敬的意思,您的这番话令我受益匪浅,今后读书,我一定要把书读懂,不能只求多,不求甚解,您今天能以平等的方式与我谈心,我真的好高兴,想不到爸爸也有开明的一面。”
????刘子墨直接改口叫爸爸了,不再沿用老一辈喊大大的叫法。
????在爸爸的帮助下,刘子墨对古文学习的态度得到了矫正,每一篇文章都细读精读,将文章背景,作者生平,当时所处的环境及心情,写作的目的都进行了全面了解,再去读文本内容,结果发现,做了提前量的文章,它的美妙之处的确熠熠生辉,特别是进行人物置换,让自己写一篇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一致的文章,写来写去都觉得自愧不如,差距就体现了出来,这样再回头读文章,就别有一番深意了。
????刘子墨的作文成绩飞速提高,几乎每一篇文章都会成为范文,当着全班同学诵读。??????
刘子墨不仅文章写得好,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同凡响。初中的代数、几何、物理、化学,这些比较烧脑的课程,他只要先预习,不用老师讲,所有的习题都会做。
???只有英语这一门课,是刘子墨的软肋。?????
那时候,杨越中学的几位英语老师并非科班出身,所教的发音很大一部分是错的,学生考试完全靠蒙。虽说刘子墨的英语成绩在新生中始终是第一名,但是那个成绩就有点惨不忍睹了,最好笑的一次考了三十六分,居然全班第一。这个第一名,刘子墨并不觉得有多牛,什么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主谓宾定补状,宾语前置,主语后置等等都是一头雾水,一直都没整明白,老师本身也是含糊其辞,作为学生可想而知了。
????刘子墨不知道请教谁,村子里的老一届高中生甚至于没学过英语,问谁都是白问。他索性放弃了英语,专攻数学。
???他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发现了数字9的一些有趣现象,任意自然数浓缩为一个一位数(即数次累加,比如15,累加的结果就是6),这个自然数与9的和浓缩为一个一位数,其结果和前一个一位数相同(15加9等于24,24累加结果为6);任意自然数与9的积浓缩成一个一位数(比如23,累加结果为5),结果仍然是9(23乘以9等于207,207累加结果为9),这和整数o的性质完全相同,其实这也不难理解,9=1o一1,这种计算看似毫无意义,却最终被他延伸拓展成一组定律。
刘子墨将浓缩的结果称为位积,所谓位积,就是指一个多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得到和,再把和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得到和......直到所得到的和为一个一位数,这个一位数就是那个多位数的位积。(简而言之,位积就是指多位数的各位数字累积相加得到的那个一位数)。例如:数字875的位积计算方法,(8十7十5=20,2十o=2),那么875的位积就是2;又如:数字9878的位积计算方法,(9十8十7十8=32,3十2=5),那么9878的位积就是5;为了直观一点,刘子墨又将文字叙述进行简化,用符号来代替,他将数的位积用∫n~1/w来表示,w是位积的首写字母,n~1表示通过n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