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水灾
大的影响,加之疫病随即而来,坞州民不聊生。
众臣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赈灾、安置、究责事宜。皇帝沈易安居高位而坐,对众人的面色其实看得十分清楚,然而他却很少发话,只是一脸严肃的听着。
都水监都水使吴为说:“连日暴雨,坞州作为水路要道,应当早有所备,不至有如此大灾,然沥水决口,当追坞州刺史责,令坞州全力组织治水赈灾。”
工部尚书袁朗启奏道:“当前洪水未退,追责不合时宜,且救灾难度大,坞州如今难以自顾,臣认为应当先调配邻近州县前去救援,各地驻军也一并前往救灾,并尽快派特使前往,一来安抚民心,二来调查有无渎职妄为之责,三来督促重建事宜。”
户部侍郎陆知行很是赞同袁尚书所言,立刻出列:“臣附议。”
终于听到了一点有用的建议,沈易安才开口道:“左卿以为如何?”
尚书令左永年见皇上终于开了金口,心领神会地说:“袁尚书思虑周全,此法既解坞州急,又彰显了皇上的体恤之情和严查之力。”
“那就按袁尚书的法子办。哪位爱卿愿意前往啊?”沈易安问。
“臣愿前往。”袁朗拱手欠身道。
“工部事务繁忙,此去时日甚多,袁卿不便离开永乐过久。”沈易安回绝了袁朗的请奏。
谁料这一拒,竟没人再接话,朝堂一下子静了下来。每个人心里的小算盘都是打的劈啪作响。励王沈严心下是不愿接这种活儿的,自己堂堂大皇子,这种苦差怕是受不住。过了一会儿,相王沈崇想要担此责任,正要出列,却瞧见一边的左永年冲着他轻轻摇了摇头,沈崇便没有敢吭声。此时,四皇子沈昱打破了沉默:“儿臣愿意前往。”
沈昱在朝堂之上一如他的母亲在后宫一样,很安静,加之还未开府封王,因此表现远没有大哥二哥显眼,通常都是听大臣们讨论,只有皇上点到他,他才会发表意见,这次居然主动请缨,沈易安打量着身量已经极高的沈昱,颇为意外地发出一声“哦?”,又不动声色地瞟了励王和相王一眼。
“儿臣已是舞象之年,当为父皇分忧。儿臣去赈灾,更可彰显父皇的爱民之心,也可让儿臣为我朝出一份绵薄之力。”沈昱说。
沈易安面露一丝喜色,转瞬即逝,说到:“好啊,昱儿长大了。只是任务繁重,昱儿你还经验尚浅,父皇另行指派户部侍郎陆知行大人为特使,你和水部司郎中张泰景为副使,一同前往坞州。”
陆知行和张泰景两位大人立刻出列跪地:“臣遵旨。”
只见左永年直了直身子,用略显惊奇的眼神看了四皇子沈昱一眼,却也没有提出异议,毕竟赈灾抚民追责,样样都是苦差,这风头四皇子抢便抢了去吧。随即他又瞥了一眼司天台太史邵文福。
沈易安见大事已明,正准备散朝,邵文福跪地启奏:“启奏圣上,臣近日仰观天象,月离于毕,俾滂沱;太白逆行,灾祸至;天道不顺,有其由。还请圣上择吉日以祭,祈天道顺民生安。”
沈易安闻言,刚刚平复的内心一下子不爽快起来,心想着水患都够让人忧心了,这治灾之事刚说妥,怎得言下之意又暗指起了旁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到了一些陈年往事上,蹙着眉问:“洪水之灾,朕甚忧之,然愚而不明,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所过否?”
一众大臣皆应声跪地,邵文福紧张得连忙磕头道:“臣绝非此意,只是尽臣之责。”
沈易安摆摆手,请众卿平身,太常寺卿李游接着说:“太史所言也是为国昌顺,还望圣上息怒。”
左永年等人也纷纷为邵文福说情,沈易安自是不能因为邵大人言及天象就降罪于他,毕竟这是司天台的职责所在,但沈易安并不像先帝那样迷信,他更愿意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便有些烦躁了,站起身说:“此事让励王替朕去办吧,退朝。”
沈易安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