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章 金刀奖究竟是什么水平
梁教授果然是心病,看完杨平带来的资料之后,脸色红润,精神抖擞,再也没有咳嗽,中午足足吃了五碗米饭,烤鸭也吃了差不多半只。
在场的都是熟悉的晚辈,能吃也不是秘密,在家里也就不讲究什么斯文了。
梁教授的饭量,在老年人里,应该是名列前茅,杨平怀疑以前招待梁教授恐怕一直没让他吃饱。
不是说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难道这么快,病毒被杀死了?
胡国林和宋云完全看不懂,梁教授的夫人知道自己先生的脾性,所以也不觉得奇怪。
吃完中饭,梁教授与杨平又探讨干细胞技术在骨科方面的应用,尤其在培育软骨方面的应用。
如果用干细胞培育出真正的关节透明软骨,进行移植,移植后的过程就像骨折愈合,相对其它器官移植要简单很多。
而杨平选择干细胞培育肌肉,因为肌肉具备其它器官的基本特征,比如移植后,必须依靠吻合血管进行供血,要发挥自己的收缩功能,功能的质量还不能打打折扣,还有一点更重要带,肌肉移植后必须吻合神经,让神经功能恢复,否则毫无意义。
所以如果将干细胞培育肌肉所有问题解决,就等于解决了所有克隆器官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通过与杨平的交流,发现杨平几乎看过所有关于干细胞领域的论文和专著,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很难有匹敌者。
难怪能够对别人的研究进行透彻的分析,最后又拿出自己的方案。
如果让协和的干细胞实验室与杨平的合作如何?梁教授萌生出这个想法。
协和的干细胞研究已经持续三十年,而杨平的干细胞研究才刚刚开始,说服实验室的教授们与杨平合作,恐怕要花点时间。
而且两者合作的主导权问题要也难以协调,杨平的课题铺这么大,肯定要占据主导权,而协和的实验室不可能放弃主导权加入杨平的课题。
协和从医学院到医院,有二十几个院士,很多国家级课题都是主导者,怎么可能随意放弃主导权加入年轻人的新课题。
如果合作,很多矛盾似乎很难调和。
不过合不合作无所谓,只要杨平在国内,课题在国内,梁教授心里就踏实。
可能老一辈对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事情体会深刻,所以将这些重大技术的研究,总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待,对“独立自主,自力更新”非常看中重。
“小杨,课题要是有什么困难,随时跟我说,比如资金,人手等等。”梁教授觉得自己还是能帮上一些忙,毕竟在医疗圈的地位摆在这,而且有很多科研资源可以调动。
“好的,我有困难会随时说。”杨平非常感激梁教授的关心。
跟杨平谈了很久,梁教授跟夫人说:“等会给我量个体温,如果没问题,我就去医院上班了。”
“今天周六,你不休息一下,再调养一下?”
罗老师还是有点担心。
梁教授不服气地说:“五碗米饭,半边烤鸭,你见过这么能吃的病人?”
“行了,你去吧,国林,你盯着他点。”罗老师只好同意,不过还是不放心,叮嘱胡国林注意他的身体,毕竟躺了三天。
“这几天有什么特殊病人没?”
前几天一直卧床不起,今天刚刚恢复元气,自然关心科里的病人。
“有个比较特殊的病人,脊索瘤,侵犯腰2、3、4椎骨,病例讨论时决定做手术:后--前--后入路,三个椎骨的全椎切除,肿瘤切除,3d打印钛合金人工椎骨植入,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手术太大,风险太高,估计得二十多个小时,我们暂时没有安排手术,等你帮把把关。
梁教授现在已经将科主任的职位交给胡国林教授,但是他平时还是坚持查房做手术。
梁教授一听就知道:“这可是世界级的手术,目前全国能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