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媒体人 > 第13章 采访名人龚海迪

第13章 采访名人龚海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天,宋晓斌告诉姚茜茜,龚海迪要来清江参加清江省纪念建团60周年活动,如果条件允许,他希望姚茜茜争取做个漂亮的专访。

接获任务后,采访前的资料准备、观点提炼,姚茜茜一点都不敢马虎。从网上搜索了大量关于龚海迪的资料后,她老在想:龚海迪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大典型,也是继雷锋后宣传攻势最大的一个典型,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一直是高大的,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女强者。不过,如果自己再从这方面切入,恐怕写不出什么新意来,就是搞了个报道,也等于没搞,引不起一丝波澜的。那从什么点切入为好呢?姚茜茜思考着。她的丰富的知识面,加上聪明,使她的思维天马行空,行云流水。她忽然想到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切入点,这可是前人堆积如山的报道从来没有触及过的。如果这个切入点走得通的话,那报道一出来,必然引起社会相当的震动,令人耳目一新。不过,她不知道采访对象具不具备这方面的特质?如果不具备的话,那她的思路便是镜中花水中月,兑不了现的,但如果采访对象具备这一特质,那她便成了赢家。

姚茜茜渐渐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了兴奋状态。她崭新的切入点是什么?稍安勿躁,我们等一下便会揭晓谜底。

姚茜茜通过团省委负责同志与龚海迪沟通,久未在媒体前露面的龚海迪几经考虑,最终选择了清江日报这样一家具有公信力的主流媒体,答应第二天接受独家专访。

报社离龚海迪所住的宾馆大约10分钟车程。

采访当天,阳光灿烂,龚海迪所住的鸣泉居更是清风徐徐,绿意葱茏。

因为龚海迪要安排的工作非常多,一直等到上午10点钟才获得40分钟的采访机会。当龚海迪坐着轮椅终于出现在姚茜茜面前时,姚茜茜向她献上清晨特意从市场买来的鲜花。

龚海迪非常健谈。

姚茜茜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典型,今天回想起那段日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她得先预热预热,观察观察,不忙于切入正题。

龚海迪说:“20多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面对媒体我始终非常平静,当你突然面对那么多的闪光灯、笑声、掌声,调整自己最重要,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我的心始终像一泓秋水。”

姚茜茜说:“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你?”

龚海迪说:“今天回想起那段日子,我心存感激,15万多封来信,虽然不能一一回复,但它始终在我的心里,我要感谢所有爱我的、关心我的人。我越来越明白,人们为什么爱龚海迪,那是他们认为我身上有面对疾病和困难的勇气。”

姚茜茜说:“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突然发现龚海迪不见了,报纸上很难再看到你的消息。”

龚海迪说:“我没有声音的时候,正是我在事业的长河中跋涉的时候。我周围也有很多朋友对我说,龚海迪,你为什么总是拒绝各种采访,这样会让人猜疑的。我想,我应该没有声音,首先我是千千万万普通的老百姓中的一员,其次我是个作家。这个职业不需要在前台表演,而是要在幕后、在书桌前思考、学习、研究和写作,作家的生活不是五光十色,何况我还属于那种写作有一定困难的那一类作家。”

姚茜茜说:“这次你来清江参加签名售书,刚巧也是您的首部长篇小说《绝顶》与读者见面的日子,对于胸二截瘫的你来说,这部写了4年的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意味着什么?”

龚海迪说:“胸二截瘫意味着什么?就是胸以下什么知觉都没有,像这样的人,能料理好自己的生活都非常不容易了。我每天这样过:先在书桌前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位置,这时胳膊也许会痛得抬不起来,一到夏天,胳膊肘就磨得像树皮一样,好不容易把身体调整好,我却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毕竟我不是一个健康的人,我力不从心。我感谢生活给了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