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启1626 > 第二百五十六章崂山卫道

第二百五十六章崂山卫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六章崂山卫道

山川悠远,维其劳矣,诗经有云,劳劳广阔也,指的非是山中广阔平顺,而是指站在山中可以看见广阔的东海,实则其山雄险陡峭,上下行走十分辛苦,亦故名为劳,而崂山最早亦名劳山就是因诗经之故。

当然此山位于现在的青岛境内,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海拔一千多米,被称之为东海岸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古语有云“泰山云虽高,不如东海崂。”

若要算起来东海崂山因为靠近海岸所以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却也是其它山不能相比的。

山中奇石怪岩层层叠叠,形成了剑锋千仞,山峦巍峨,高挺俊秀的雄丽还有向山脉外延绵不绝的委婉,让人观之有一种既在心旷神怡心境。

当然崂山从外形来看确实又有如一个海岛,若说几千年前是什么形状还无人能知,说不定此地就是当年传说中的仙山之地,毕竟推到轩辕黄帝时期,此地是战神蚩尤的地盘,自然也留传着许多上古的神话传说。

到了大明时,崂山到成为一个风景秀丽的道场,虽然比不上其它四大道场,但崂山也非是无名之地。

而全真派在此地就有不少道场,当然正一派,上清等等其它分派都在此山落地生根。

当然崂山卫道也在其中,只是道观却隐在一处不起眼的地方。

这里是崂山午山脉的莲花山,这里山形小巧秀丽,位于崂山的西南部,到少受着海风吹拂,虽然并不起眼,可若是论及起来,这小小的崂山卫道一派在崂山可是源远流长,相传为当年张道陵天师创立道教以来延席了当年五斗米教二十四道分支中的一支。

(其实本人并没有去过青岛,更未去过崂山,所以此地所写都是依着百度的资料来胡编一通的,若有不实之处,还望们见谅。)

所以它称之为卫道,就是护卫世间大道的意思,在当年二十四道中到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道,自此流传下来,所以崂山卫道少有收徒,却一直隐隐成为整个道教各地法场的护卫者,而斩妖除魔也就成为了崂山卫道的主要职责了。

崂山卫道的修行者都是万中挑一之人,主修除魔道法,所以道心不坚者皆不可收为徒。

只是他们后来行走世间之后也亦乡亦民,并没有十分特殊之处,甚至于潜于民间,少有人认识。

当然清规也少,就容易与世俗百姓融合在一起,到也是道在百姓之中,百姓之中亦有道存。

崂山卫道之所也规模并不大,十几间小小的道观稀稀松松的布在莲花山涧之中,四周草树低矮却巨石林立,若是从外观之,几乎看不到有什么房屋道观,皆隐在山石之中,到是顺其自然,无半分做作。

在山中一处半山腰的平台之上到也建了一座三进的道观,算是整个崂山卫道的主道场了,此时在大殿之内,包括凌虚子与红凌在内的七人分座于北斗七星的方位之上。

这七公此时都双掌相连,似乎在运转着崂山卫道的北斗七星大阵,以此疗伤。

玄静独自坐在一边椅上,喝着茶水,到也显得十分悠闲,并不着急。

这已经是来此的第二天了,自来此之后崂山卫道的其它六位师兄就赶着为两人疗伤,而红凌因为并不属于崂山七子之一,所以对于北斗七星大阵并不熟悉,所以她的身后另外一个师兄双掌抵背帮助运转着。

整个大殿之内此时充满了七人的元气之场,环绕着整个大殿,有如初升的雾气一样,到让整个大殿显得有些云雾缭绕的感觉。

只是很快这些元气就慢慢向着八人身上吸附而去,慢慢消减开来,整个疗伤也就此结束,大殿也恢复原样。

只是这里在崂山西南部,虽然是早晨,可只有一股阳光斜射进来,大殿之中也显得半阴半阳,一半还在阴影之中,一半却在阳光之中。

若是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