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米里加砂
有效的办法。
当然王穿只是知道这个馊主意,却并不知道和绅当年使这个馊主意的时候是不是这样想的,至于后边所言这些理由,也是王穿一边说一边想出来的。
可他此时虽然说完之后,心里也觉得小有得意,却不知此事已得罪了魏忠贤与王体乾。
若说当年万历帝征收矿税时,大部分都是朝廷直接派人征收,而下到地方执行矿税的大部分是太监,而这些太监贪污受贿,又仗势欺人,最后才会好事办成坏事,成为万历帝历史上的诟病。
刚才重提征收此税,朱由校之所以如此谨慎非是不想同意王穿,而是怕再因为重走当年万历帝的用人而让民间更加动乱,所以要由信王牵头,由朝中众臣提出才会施行。
可此时明显针对地方贪官来说,这就明显于魏忠贤不利了。
此时魏忠贤是九千岁,朝廷之上除了朱由校权力数他最大。
随着东林党的失势,地方官员大部分也与魏忠贤有关,而魏忠贤这些年当然也捞了不少,若说后世人是因为他的东厂因为他与东林党之争而有意把他塑造成一个太监乱政的典型而略有偏颇,与此时的魏忠贤还是有很大出入,至少此时的魏忠贤对朱由校对大明江山还是效忠的。
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可若说贪污受贿,想来魏忠贤并不干净。
许多贪官已是毫无人性,毫无良知的,越是国难之时越是贪污的嚣张,这在什么朝代都一样,大明天启自然也是一样了。
所以王穿的法子就是断了地方官员的财路,同时也得罪了此时的魏忠贤,只是王穿并不知道而已。
魏忠贤的脸色在王穿叙述的时候也是一变几变,显然想怒却又不好怒,毕竟王穿为的也是大明百姓,要怪只能怪他下面的那些官员确实如王穿所言,雁过拔毛,贪赃枉法,其身不正了。
“信王五弟,还有五位王叔,你们觉得王穿的想法是否可行。”
朱由校当然也知道其中的厉害,其实当皇帝的对官员贪污那是痛心疾首之事,可每一个皇帝都不会把贪污治得完全干净。
水至清则无鱼,千里为官只为财,这都是人之常情,只是把握这个水浑的程度而已。
真正说为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其实也与人性中的贪欲不相符,只能是一个追求理想信念而已。
宗教尚画几个成佛成仙,往生彼岸的大饼,或者是来生可以投得好胎,这样来诱惑世人行善积德,可为百姓服务却并没有什么远景,反而成为公仆,似乎比百姓身份还要低一等。
虽然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清廉如水之人,为国为民而忧之人,可大部分却很难做到,这也是因为此与人本性里的贪欲相背。
口口563743675
所以朱由校此时还是慎重的问起信王,同时他也深知此事针对于魏忠贤,对魏忠贤不利,于此之时朱由校并不想公然得罪魏忠贤,而且此事由王穿提出,拉上五位王爷就是想以此来为王穿撑腰,而这些想法,王穿自然弄不明白了。
“回皇上,王穿大统领忠君爱国之心确实可览日月,依此法确实有利于朝廷此次赈灾,不过此事涉及甚广,臣弟也不敢乱议,还需皇上定夺。”
信王朱由检犹豫不决的性格还是体现无疑。
其实此事朱由校本就已决定同意,只是需要他的支持,毕竟朱由检是赈灾主使,负责此事。
朱由校一听,再看了看四位老王爷,也是一脸失望。
他知道连几位王爷都十分忌惮魏忠贤,那么谁还会此时出头呢?
但这也是朱由校的谋略,他之所此问其它朝臣而直接问五位王爷,其实就是要让魏忠贤自己看的。
让魏忠贤知道大明朝的几位王爷都顾忌于他,说明他的权势已然危及到了大明天启王朝的安危,朱由校也希望魏忠贤能收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