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化宋 > 第279章 心中有数

第279章 心中有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朔州附近的连续大败, 给了宋军士气很大的打击,先前种师闵在遭遇金军时溃败的士卒在两个多月里渐渐被召回军中。

但这次,他们没有按惯例被继续收编入其它军中,赵士程亲自下令, 将他们降为厢军, 用来修筑城防、运送粮草, 一些人数不够的禁军营制,被他直接取消了编制。

一般情况,赵士程不会干涉宋军打仗,这次出手的原因很简单,溃逃的兵丁是没有战斗力的, 他们已经跑出了经验,再遇到金军还会再逃, 甚至会裹挟着其它没逃过的士卒一起逃,形成溃败。

历史上,大宋这些溃逃兵丁和将领会滚雪球一样扩大,他们会自动聚集在最会逃跑将领身边, 形成一股尾大不掉、流寇一样的军队,成为南宋朝廷巨大的负担。

所以,他特别向前线下令, 如若再有不战而溃之兵, 不必收拢, 应向秦凤路、泾原路等地调拨军队, 重新组织防线。

宗泽等人当然支持了陛下的意见, 当然, 有一部分将领对这种行为颇有微词, 但也改变不了大局。

朝廷上还是有人反对这件事, 认为动用了秦凤、泾原路的兵丁,便无法防备西夏,如果西夏在这时有异动,大宋整个北边的防线都会崩溃。

赵士程坚持了自己的意见,西夏如今的皇帝是李乾顺,是有名中兴之主,明白自己依仗的就是在两个大国之间左右逢源,前些日子,知道辽国西京遇险,李乾顺亲自下令让大将李良辅领兵三万救援西京,只是被金国打得丢盔弃甲,如今正在舔伤口,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给大宋添麻烦。

说起来,这位李乾顺也是颇有些能耐,在历史上,他不但破灭了大宋花了二十年即将功成的灭夏之大业,还在见到辽国没救,大宋也要玩的时候果断诚服于金,并且保存了实力,并且趁机扩大土地,将青海、陇南一带全收入西夏境内,成为西夏国土最大的时候。

可惜金国不争气,没过几十年就被蒙古废了。

更重要的是,秦凤、泾原两路有大宋经营了百年的险关城寨,一时半会,西夏是拿不下来。

再说了,如果抵不住金军,陕西、山西这些地方都守不住,那西夏守不守,也没什么关系了。

当然,这些话不能和朝中大臣明说,还得另外想个理由。

赵士程已经派人去和西夏说和,看能不能把西夏也拉着攻打金军,至于以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了。

决定好这些事后,他又拿到了辽东转来的消息,看了两眼后,忍不住笑出声来。

舟儿真是多虑了,如果那些宗室不识抬举,那他根本不在意会落个残杀宗室的名声,仁君这种名头,他是一点兴趣也没有的,在他将来的计划里,不知要做有多少会被质疑非议的事情,太好的名声,反而是负担。

他写信劝了劝徒弟不必做这些事情,但写完之后,又忍不住轻轻叹息了一声。

这些事情,就算说了,他们也不会听的。

话说他把这些人忽悠上船时,明明一个个都是仁臣义士,怎么如今都变成了这般狡诈凶狠的人物?

这团真是越来越不好带了!

……

在赵士程的大力支持下,太原府为成北方的大后方,大宋几乎所有颗粒火/药,也就是宋军常说的火粒,被小心地运到了太原。

如今大宋已经以几个大城市为中心,建立了十多个巨形硝田,而各地也有许多小型硝田,军事上对硝的巨大需求,使得硝田已经成为各地官府的一个小金库,每年全国的硝田能向朝廷输送三万多斤硝石。

不过这事也是有负作用的,那就是很多地方,正在悄悄收“尿税”,尤其是城镇中,还出现了私下的交易,就是为了收集更多的硝石。

这些硝石运送到太原后,会被与精制的硫、柳枝碳一起,做成配比最合适的颗粒药,然后运送到前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