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六百零五章 新政

第六百零五章 新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年的韩信几乎是为大汉打下了半个江山,结果皇帝想杀你只是一句话的事。明朝开国武将何等勇猛,朱元璋仅仅是一声令下,就会有无数人头落地。

开国帝王就是如此的霸气,他们也是皇权最为集中的时代。然而这种朝政制度毕竟有着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容易使得相权和皇权产生冲突。

如何避免这种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相权。如明朝一般,直接废除了宰相制,最终改为内阁制。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将其权力一分为二,内阁首辅的权力也随之增加。而明朝的内阁和宦官之间是制约与监督的作用,都是要为皇帝办事,皇权兼并了相权,明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也空前加强。

宰相制度的建立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多个朝代了发展,一直到秦朝才正式确立宰相一职,宰相制度也逐步发展成熟。宰相权力和地位之大,朝廷百官都要对他行跪拜之礼,直到宋朝才取消了跪拜宰相这一制度。

但哪怕如此,宰相的权力依旧很大,几乎要与皇帝平起平坐,严重威胁到皇权的稳定发展。于是在明朝的时候,宰相制度被废除,相权被瓜分,取而代之的是内阁制度。

大时王朝虽然没有宰相,实际上左右丞相制度,就是宰相制度的换汤不换药。

如今唐小宝直接裁撤了左右丞相制度,然而他也并没有成立内阁制度。内阁制度,其实也有着

一定的弊端的。

宰相大权独揽,直接威胁到了君权,宰相拥有的权利主要有决策权、参政权和行政权,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指的就是宰相。

然而内阁制度也有内阁首辅,比如说嘉靖、万历年间分别出现了严嵩、张居正那样大权在握的内阁首辅。即便皇帝多年不上朝,内阁制度按照规定的流程办事,这两位皇帝躲在幕后,只处理朝廷的重大事务,看上去好似“怠政”,实际大权一直在自己的撑控之中。

看起来似乎是不错,然而内阁制度弊端也同样很大。皇帝担心内阁权力过于庞大,于是建立了司礼监来制衡内阁。开始的时候司礼监权利并不大,并且受到皇帝的严格限制,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权力急剧膨胀,皇帝担心内阁权力过于大,赋予司礼监太监权力,相互制约,以求平衡。

内阁是以“票拟权”的形式参政、议政权,然后交给皇帝批阅,审批的权利划归到司礼监太监的手上,等于是分得了皇权的一部分,司礼监权力急剧膨胀,出现了王振、刘瑾等权势滔天的太监。

而且为了争夺首辅这一权力,就会相互斗得死去活来,更是会造成党派分正不断。比如说,明朝的东林党就是最显著的例子。

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许当时的弊端显现不出来。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是无法避免的现象。

小宝不想自己一手缔造的王朝,几百年之后也会走向灰飞烟灭的道路。他要的,是自己的江山万万年。

唐小宝不喜欢满清,单纯的不喜欢外族统治我中原。可他,还是效仿了一些制度,比如说军机处。

没错,就是比内阁权利还是有区别的军机处。与内阁不同的是,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朝廷执政的最高权利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部门,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另外,军机处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军机处虽说是最高权力机构,但归根结底听命于皇帝,成为皇权的统治工具。

内阁是先于皇帝看到具体内容的,他们提出具体的意见,叫做票拟,皇帝批红后再给内阁,然后由内阁具体执行,不可否认的是,和奏折的基本内容引黄在一起的票拟,通常会先入为主的影响皇帝对政务本身的看法。

军机处不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