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第二日一早,李行富已经在客栈的门前眼巴巴地等着了,一见着,便好生好气地请粱聿和祝怜星去饭馆里吃早饭。
货是傍晚时分才终于送到的,等得李大商人不知灌了多少壶茶来浇火。
粱聿收了沉甸甸的银子,一箱箱地往马车里装,走时没忘给吴大小费,乐得吴大嘴都合不上,说下次有事一定找他,保证给办妥当。
三百斤的茶叶换了一千多斤的银子,倒不知是买卖茶叶还是买卖白银了。
粱聿平生第一次见这么多真金白银,闪得直晃眼,让祝怜星验了真假后便关上了。
就这还只是一半的款,剩余的说是有了现钱,一定往风兰县衙里送。
粱聿倒也不担心这个,毕竟目前看来这里还没有大钱庄之类的店铺,一下拿出这么大数额的银子来也不是什么容易事。
更重要的是,他算计着坑了这老家伙的三顿饭,不仅喂饱了某只馋猫,还暗暗记下了几道好菜,心情就尤为舒畅。
进了风兰县的城门,天还有点微弱的亮光,粱聿拉着祝怜星下了车,吩咐冯德先赶回去,将银子放进库里。
祝怜星问下来干什么,粱聿答有件要紧事。
“是要去田地里看看吗?还是要拜访百姓?”祝怜星问。
粱聿点头道:“当然,这些都是要做的,但眼下有件更要紧的。”
“什么?”
祝怜星被带进了一家裁缝店里。
“?”他抬头望望粱聿,说,“我有衣服啊。”
“嗯,再买几件。”
祝怜星站在店里被裁缝老先生量身高体长,心想粱聿今天好怪。
裁缝老先生一边拿着尺绳量,一边跟琢磨布料颜色的粱聿闲叙。
“县爷也看到了,没多少花色,都是些素布。这两年旱,棉花种着又最废水,不仅出产少,贵,而且品质也马虎。”
粱聿点点头,突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百姓怎么过冬保暖?
北寒之地,冬天漫长艰难,棉衣被褥都需要俱全,而他将粮食问题想了一遍又一遍,尽可能多地扩大粮食种类,却独独忘了这个。
于是当即就开始在心中盘算起棉花的种植。
“好喽,”老先生终于放开了祝怜星,笑说,“小公子去选选颜色,我看县令爷选了半天也没个头绪。”
祝怜星悄悄走到粱聿身后,想吓他一吓,结果粱聿根本没在走神,反手就把人捉过来了。
“素白、春绿、青花蓝,各一件好不好?”粱聿问,祝怜星听他声音温柔,丝毫也没有平日里跟自己调笑的口吻,便没来由地脸皮一热,闪了闪眼睛,说好、好啊。
出了门,凉风迎面一吹,祝怜星才舒服自在了一些,悄悄瞥了粱聿,见他嘴唇翕动,说不知道这街上有没有什么算命先生。
找算命先生干什么?
不过粱聿好似只是随口一说,也不是非常在意,二人就回了衙门。
晚间清点钱财,庆礼、冯德都在,粱聿安排事宜,祝怜星在一旁记下。
“老爷的意思是,先拨钱盖间饭馆和客栈?”庆礼问。
“对。”粱聿答,钱不能生钱,生意才能生钱,县城想要发展起来,衙门手里一定要有钱来用,有了钱,无论是目前的救济灾民,还是以后的规划建设,亦或是应付突发情况,都有个依靠。
而现在百姓贫穷,免税,自己手头要先有个盈利的生意来支撑。
至于客栈,以后城门打开,做生意的机会多起来,给商客歇脚的客栈是一定要有的。
粱聿指示说:“材料用具,都去找吴大,就是昨天那人。用人先在我们这里找,工钱论天按时发。”冯德应声说:“明白。”
又叫庆礼领了银两,买粮先救济目前县里困难的家庭。
要紧的事都托付完了,粱聿便散退了人。弯腰看祝怜星记了会账,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