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这都什么东西啊?
秦枫直接人都傻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啊,为什么你的书会发光啊?
现在满朝文武的脸上都有些惊愕,继而大喜。
只有秦枫,现在一脸的不甘心,为什么农经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朕的面前?
“姑娘,这是否为农经?”周叔衡急问道。
“回先生,此书正是先生所著农经,成书之日,天道赐福,运呈九霄,大虞不灭则书不灭,大虞不陨则书不陨。”
看司马暄一脸傲然,好像为司马浮云感到骄傲,秦枫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我想到了无数人能写农经,甚至想到了一些走南闯北的方士,可是,司马浮云,为什么偏偏是你,为什么会是你啊?看你浓眉大眼的,可你为什么这么不是个东西啊?
你为什么跟朕过不去啊?你是不是怕挨打,提前躲起来了?
“此书,司马浮云所著?”周叔衡凝神问道。
“是先生所著,先生的名头,在云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先生所经营之云县,稻谷产量是周边县城四倍有余,这全赖先生教诲有方。”
四周众文武百官一下子议论纷纷,脸上都有些挂不住。实在是平时都觉得这司马浮云只会拍马屁,可是看看,人家这功夫,这马屁拍了,拍出个千古绝唱了……
本来大家伙都有望让祖上争个第二圣,可是这下好了,文昌之后,第二圣人诞生了。
如果你觉得这第二圣名不正言不顺,可你懂不懂天道赐福的威力啊?
“先生至云县,吾父母双亡,且吾已饿极濒死,先生不舍,将吾收养。并且发宏愿,有先生一日,便让云县无有饿疾。随后先生躬耕于田地,精心观察水稻之长势,得出了一些粗浅结论,后以权威压制,令四方民众皆以此为模板,开始种植。”
“起初四方民众皆不服,但碍于权威,不得不从,可当年便得大丰收,水稻之收成是往年收成之三倍,当年全县所有人全活。”
“往后先生又精耕细作,致使云县得以大丰收。至今云县义仓、常平苍三千仓储,仓储内稻谷皆满仓,赋税未曾更替,但云县皆有丰收,再无饿死之人。”
嘶……
云县,有这么多粮食吗?
三千仓储,这是何等了不得之大势啊。
这只是一个县,一个县,建三千仓储……
这都快成大虞粮仓了。
秦枫这时候也惊掉了下巴,你他娘的这云县,到底是什么鬼地方啊?
“云县之人口,自先生来时,仅有三万,至今已有三十万余,依旧无有饿死之人。云县所纳赋税,足有周边县之十倍……”
秦枫又看向下面文武百官,这云县赋税缴纳的这么不正常,你们知道不?
下面不少人低下头,显然都是知道的。
“先生南下名为寻取仙丹,实为寻南离皇朝之水稻。先生曾翻阅古书,得知南离皇朝有一水稻,水陆皆可生,所产稻谷是我朝之十倍乃至于二十余倍。故而先生南下寻取稻种……”
“此番稻种,背负二十余万斤,业已在云县种植,此稻种三月可熟,云县三月后可收,彼时收取之后,可覆全大虞而种……”
“先生一生心愿,便是全天下皆无有饿死之人,故而著书立传,此书内所著,涵盖大虞工、农、畜牧、军事四卷,其中工业三十二卷,农业一千三百卷、畜牧业四十二卷,军事三十八卷,乃是先生毕生之经学,全在此书。”
“农业卷内,先生记录了大虞常见的诸多能食用之农业,从其生长至收成以及储存,以及最大化量产之培育之术,涵盖面广阔,书尽详实。”
“先生所说,种植稻谷,当因地制宜,不可盲目蛮种,寻取适合之地种适合之产物,方为正途。”
“吾为司马暄,特献农经,愿我大虞再无有饿死之人。愿吾皇安康,万岁万岁万万岁!”
四周大臣听后,心底很不是滋味,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