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我家娘子比我帅 > 我家娘子比我帅 第121节

我家娘子比我帅 第121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边的店铺也需要上架货物出售。

苗族在京城人看来也是属于不开化的蛮子,向南也知道苗族货物突然出现在京城,怕是一开始不会有多好的生意。

不过嘛,皇上已经动了民族融合的心思,那向南现在顺道提醒皇上出一期介绍大业朝目前所拥有的各个少数民族以及民族历史风俗特色的“大业民报”搞一波思想政治宣传。

想来皇上也不会介意。

“大业民报”是向南还在大山县的时候第三年里皇上让人弄出来的,相对于只服务于朝廷的“邸报”,“大业民报”更关注老百姓们自己的生活,内容也不如邸报正式。

上面内容有优秀诗词文章也有鸡毛蒜皮新奇事儿,因着两种印刷术的出现,报纸的成本降到最低,便是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一经发售就迅速占领市场。

又因为有个投稿的制度,让民报迅速从京城蔓延扩展。

皇上还十分有先见之明的在江南那边也设置了民报分部,又在向南“制药厂融资”的事儿上得到启发,如同盐商粮商一样让想要发售民报内容的商人进行竞争。

最后获胜者发放“报引”,允许合法印刷发售“大业民报”,但是内容不得更改,否则将严厉追究。

这在向南看来简直就是代理加盟的模式,不过比之代理加盟更多了政、治、色彩。

于是不过两年不到的时间,民报已经成为了大业朝一大特色。民报还迅速带动了“信使”这一职业,全国驿站也得到改革,变成更正式化的存在,有点类似于邮局,可寄信取信甚至付钱帮忙带运小量货物。

这样一来自然是又让朝廷增加了一项收入,既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也同样让国库迅速富裕了起来。

叫向南惊喜的是,因为民报的风靡,居然刺激得改良造纸术的出现,万万没想到造纸术居然只是因为一位“代理商”想要更大力度的降低民报印刷成本,于是召集了几位匠人搞出了改良造纸术,让纸张质量更好的同时成本却更低。

所以说不要小瞧了古代人民发明创新的能力,向南对此很是高兴,这是大家都在一起努力让生活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好。

结合古今中外历史来看,民族融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首先要做的就是彼此去了解,不能说我们对少数民族的认知就是野蛮不开化,他们对我们的认知又是狡诈阴险善变,这种认知追根究底还是源自于“不了解”。

所以文化上,皇上很应该让大业朝老百姓知道我们大业朝有多大,国土上又有哪些民族,这些民族又有什么风俗历史神话忌讳。

而后向南这里再带一波少数民族特色商品,让大家看见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创造出的美。

之后再利用“大业民报”时不时的说些小篇幅的某某少数民族的节日或者特殊习俗引起的笑话,让大家在轻松愉快里就能知道,原来某某民族还有这种习俗啊,以后自己遇见了一定要注意了。

这事儿向南自然是就想到了卫江被踩脚的事儿,对着书信就乐乐呵呵笑了半晌,然后愉快的将这件事也写在了寄给皇上的书信里。

让皇上乐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禀报一回探探皇上对此事的想法。

卫江跟苗凤的亲事可不是普通的两个年轻男女的事儿,因为民族的不同,这桩婚事已经带上了政、治色彩,向南不敢保证若是自己不主动提起,皇上以后知道了会不会觉得他在利用自己的人跟东云郡最大的少数民族苗族牵扯上关系。

这种如同“联姻”的事儿,不适合隐瞒不报或者独自做主。

事实上卫江现在对苗凤三缄其口不肯明确说出什么答案,也是有这方面的顾忌。向南倒是担心卫江再这么拖着会把好好一个姑娘给气跑了,卫江倒是对苗凤很有信心,便是心里再着急也做出淡定的模样表示全凭大人做主。

这么一来向南倒是有了不小的压力了,毕竟瞧着老卫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