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姜姬 > 姜姬 第784节

姜姬 第784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曹备也相当同情六公子。或者说大公子之下的公子都和六公子是一般情况。

先王年轻时还有些规矩, 等赵国全在他掌握之中之后,他就不再顾忌那些老臣的规劝了。

所以先王没有跟王后生下太子, 任由宫中妇人调拨弄权。

曹备很清楚, 先王并没有宠妾灭妻的心思, 他只是不在乎。

王后没有一儿半女就离世了, 他也不在意。

大公子能有先生, 乃是因为他虽非嫡,却为长。所以自然有先生主动上门要教他。

但剩下的公子们就没这个好运气了。

先王再不关心, 于是宫中就多了一群目不识丁的公子。

不过他们之后也就是被赶出宫自谋生路而已,所以也没人关心他们到底有没有读书, 识不识字。

曹备觉察到六公子的心思后, 就不动声色的暗中指点他。他本意只是偶发善心, 不想天降洪福,六公子竟然继位为帝了!

曹备觉得这真是老天开眼。不然换其他几个公子上去,那赵国就要多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大王了。

但六公子就算成了大王,却仍然是那个胆小怕事的六公子。

曹备因与他的渊源,也成了这位大王的亲信之人,有时不好与外人说的话,不敢当着外臣发言的东西,他都要先跟曹备商量商量。

曹备不以为苦,他也能理解六公子的处境和为难。

毕竟这个王位算是六公子白捡的,谁能想得到呢?先王从来都没对六公子另眼相看过,也没人会猜六公子会继位。

可先王就是生生熬死了大公子,死的时候又没留下话来指一个太子,这才叫诸臣无所适从,只好在现存的几位公子中选。

叫曹备说,六公子能继位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脾气。

有先王那样的大王,诸臣肯定都想要一个和软、脾气好的大王。

六公子从长相上就透出一股老好人的气质,半点脾气、半点傲气都没有。

曹备进了门,拜见了六公子,如今的赵王,显。——这个大名还是继位前才匆匆被取的。

以前显王的小名是降生时大臣拟的,先王随意点的,叫满。

也不是不好,但未免不够郑重。

所以显王继位前,诸臣为了让他更添几分气势,才又郑重其事的议出一个新名来,替了“阿满”这个小名。

显王规规矩矩的照着礼仪跟曹备三问三答,问过天地人和之后,显王就拿那卷东西给曹备看了。

曹备看得出来显王坐立不安,就是不知道会是什么事。

实在是显王继位以后,国中大事早就被欢天喜地迎来一个软和大王的诸臣接过去了。连他这个显王亲信都挣不到一个合适的官职,只能以宾客的身份来应诏。

毕竟如果初封的官位不合适的话,他日后在殿上也走不远,倒不如耐下心来等一个合适的位子,以后的官途才顺畅。

所以,显王实在是没什么好操心的。

那他现在的不安就让人深思了。

曹备拱手:“大王稍等。”

然后细心读卷上文章,结果刚看了第一段,背上就冒出一层冷汗。

这文章不知是何人送上——肯定不是殿上诸位大人送过来的!

它写的是皇帝的事!

如果说一国诸侯在谁的面前仍要执臣礼,那就是皇帝了。

这赵国事事人人都不能叫显王动容,只要他安安稳稳坐在王座上,就能平平静静的过一辈子。妻儿子女全都不用他费一点心。

但唯有皇帝的事,是他不能交给臣子去办的。

而且这卷文章中还揭穿一件吓死人的大事。

那就是皇帝先是遭奸人所掳,因劫出宫,后来却揭穿皇帝乃奸生子,得位不正,其德有亏,不堪帝位。

现在奸人已被忠臣义士所除,可天下不能一日无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