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姬 第703节
说文会上最近的议题突然变成了纪字与鲁字之争。
起因是一篇鲁相亲笔写的祭文在文会中被争相诵读。
可有的人会鲁字,有的人不会啊,祭文中有许多鲁字,全是生造的,不认识的人根本不能通读祭文。
等于说如果要看,还要先把这里面的鲁字给学一遍。
等大家大概把这篇祭文给读过了之后,鲁字与纪字孰优孰劣就理所当然的成了文会的主题。
开始当然是纪字占优,大多数都是在批判鲁字的。
但鲁字的好处也是明明白白的。
第一,它的字更多,表达更清楚,词语组合更多变;
第二,它的写法更简单,学起来也更容易。
很快就有人认为鲁字也很好用,不能否认它的优秀之处啊。
这些人三吵两不吵的,本来没什么人知道鲁相开了个学校,打算有教无类,教大家鲁字,现在能知道的都知道了,前因后果一说,再加上鲁字的诞生本来就很传奇,又跟现在听得人耳朵都要起茧子的安乐公主有关。
所以大家都知道了。
龚香的学府突然多了许多学生,原来竟然有这么多人想学鲁字。
以前想学是找不到门路,现在鲁相为师,大家就都来了。
虽然现在学鲁字的,五成是想巴结安乐公主,五成是想日后去鲁国过好日子,但至少这个声势让鲁字再次攀上八卦的顶峰。
毛昭的儿子不得不一大早的跑到凤凰台来堵他爹,跟他说家里已经被人堵着门了,要毛昭解释鲁字的事。
毛昭的儿子愁眉苦脸:“他们责怪爹爹没有提前示警此事,没有阻止此事。”
毛昭:“……”
他现在知道公主为什么不理会那些人又为什么留着他们了。
就是为了在此刻能用得上。他们一吵吵,百姓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越吵吵,百姓印象越深刻。而百姓会本能的选择更有利的一面。
这正是公主期待的。
她没有说服那些人顺从,从她所用,她是反着用人的。
她在东边打雷,这些人开始四处喊“打雷了!东边打雷了!”
百姓们就知道了原来东边打雷了。
毛昭:“……只有我一家被堵门吗?”
儿子摇头:“好多呢,徐公家也被堵门了,他们家里人都说没人在家,可还是有人不肯走。”
行,你们多堵几天,知道的百姓就更多了。
毛昭叹气,打发儿子回家去:“让他们堵吧。”
第666章 姜陶
冬天到了。凤凰台的冬天不怎么下雪, 就是滴水成冰。
百姓们早早的就去寻鲁商要买鲁煤, 也就是燕煤。不过因为是鲁商带来的, 他们就总称这是鲁煤。
鲁煤烧起来省事,在冬天比柴便宜, 跟炭的价格差不多,但找鲁商买煤比卖炭方便得多,特别是今年城里几家以前专卖炭的人家不是关了门不知是不是逃走了,就是价格比往年高。
凤凰台也早早的烧起了煤,姜姬还指挥他们盘了个炕,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屋里有一个暖暖和和的炕,还是舒服多了。
龚香很喜欢,一进殿就直接到炕上坐下, 还对姜姬说这样坐着比在席上坐更舒服,腿能伸直。他现在腿脚关节到这个时节就发酸发肿发疼,这个倒是没办法,是年纪到了。
难得能舒舒服服的坐下, 站起来也不用人扶。
可惜只能冬天用炕。
姜姬听了, 默默让木匠做了带腿的椅子和床。龚香现在年纪到了,腿脚不太灵便, 席和榻都太低了,他躺下起来时都不方便, 要靠侍人扶助。
她把这做好的床和椅子送给他, 还搭了一张桌子, 龚香竟然感动的眼圈红了,没说一句话,对她行了个礼。
后来她听姜俭说,龚相对他感叹“终得一顾,死而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