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科举) 第18节
跑,一方面是给酒楼送鸡鸭蛋,一方面则是为了顺便打听城里学堂的事情。
经由一番功夫,总算是弄清楚了。
现在县城里开私塾的秀才一共有五个,但这五个秀才收学生也各有各的要求。
有的因为私塾里没有学舍,因而只收城里的学童。
有的虽然是有教无类,但也完全不考虑学童的资质,给钱就收。
这样又剔除了不合适的,倒是还有两个先生比较适合顾云浩。
有一梁秀才,年纪已经半百,也在县城开了多年的私塾,每年县试,他塾里的学生都有考中的,束脩也不很贵,每年只要二两银子。
另一个就是何秀才,也就是顾云涛现在的夫子,这位何秀才倒是很不得了,年纪只不是三十多岁,说是学问很好,虽然开私塾没有几年,但上一科府试的案首,就是出自他的私塾。只是束脩要贵一点,要三两银子一年。
经过一番商议,顾云浩又去问了顾明琮的意见,最后决定还是去梁秀才的私塾。
毕竟人家教书多年,虽然没有很出彩的学生,但也是每年都有考中的。
而且顾云浩私心以为,年纪大一点的先生,总归是要沉稳可靠一些。
待决定了之后,顾长光特地跑了趟集市,买了一坛子酒,一挂肉,和两尾鱼,带着顾云浩上门去给顾明琮道谢。
早先已经知道顾云浩的事,顾明琮也并未推辞,收下了东西。
“你的学业根基不错,但若是想要考秀才的话,还是得要好生努力个三五年。”顾明琮看着顾云浩,一脸严肃地道:“我知你天资非凡,但切不可因此自得。”
“若是除了秀才,你还想更进一步,中举人考进士,那就非是仅天资就可。”顾明琮叹息道:“天下英才何其多,天资比你强的更是如过江之鲫,尔仅苦学一途可行。”
闻言,顾云浩整了整衣衫,上前去恭敬地对着顾明琮行了一个学子礼。
“多谢先生教导,只是学生既然已投身科考,若是不能于京都参加会试,见识天下文人士子风采,总归是心有不甘。”
听了这话,顾明琮不由眼前一亮,站起身来,拍了拍顾云浩的肩膀,道:“好!有志气,不愧是我顾家的儿郎!”
第24章 第24章:拜师
正月刚完,寒风未过。
卫氏一大早就起来忙活。
今天是顾云浩准备去县城拜师的日子,一家人都格外重视。
将顾云浩要换洗的衣裳看了又看,确定没有什么疏漏,卫氏稍微松了口气,又拿出一个小布袋。
“这里面有五百文钱,你先拿着,在外面念书,可别苦了自己。”
言罢,卫氏就把那小布袋系好,又放到顾云浩的书箱底层。
“娘,饭煮得了,让弟弟吃了饭早些出发吧,爹那边也收拾妥当了。”
二妞笑呵呵地进来说道。
“走,吃饭去。”卫氏一脸温和地给顾云浩理了理衣裳,点头道。
今天的早饭要比往常好些,是稻米粥跟馒头,二妞更是给顾云浩做了一碗鸡蛋面,上面还洒了点嫩绿的葱花。
在一家人的殷切嘱咐之下,顾云浩吃过了早饭,背上了前些日子顾长光为他做得书箱,跟众人告辞。
奶奶李氏看着他瘦瘦的身形,不仅有些心酸。
“去了学里,一定要保重好身子,该吃的吃,别舍不得花钱。”
“知道了,奶。”
二妞则是装了好几个馒头,拿过来交给他,说道:“这里这几个馒头,拿着路上饿了吃。”
一般而言,家里很少做这么多白面馒头,但由于今天是个例外,又加上心疼孙子,李氏没有念叨,反而很赞二妞想得周到。
“二妞说得不错,吴家的牛借出去了,又没有牛车可坐,到县城要走两个多时辰嘞,还背这么多东西,可是要累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