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 第30节
但这次因改了考试地点,府试和院试只隔两天,以钱同为首的几人就约了院试过后好生游玩,现下专心备考。
顾玉成没出门也没看书,专心休息了两天,第三天重新踏入考棚,又是个精神奕奕的少年人。
这次他的号房位置不错,靠近中间区域,干干净净的没有异味。顾玉成心情大好,一边等题目一边开始磨墨。
院试是考秀才的最后一关,检查最是严格,笔墨砚台都由考场统一发放,不许考生携带。虽防了夹带作弊,但是这公家的磨条和砚台极不好用,饶是顾玉成日常练习用惯了便宜的,也很费了番力气才磨出乌黑的墨汁。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的题目正常许多,小题不像府试那般枯困缩脚,最多是将《中庸》隔章搭了《诗经···.大雅》。
顾玉成正要落笔,忽的心头一动,沾了墨先在草稿纸上试写,果然有些不服帖。
他干脆在草稿上用小字写了一遍,直到写出来的字与平时一般无二了,才在考卷上落笔。
写完小题再作文,顾玉成觉得思路顺畅许多,首场的四书义和五经义都破题极快,特别是“若保赤子”一题,更是走笔如飞,不到午时就写完全篇。
这题出自四书的《孟子.滕文公》。夷子来问孟子,古代帝王行儒家之道,对待百姓就像爱护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若保赤子”,究竟是什么意思。问话的同时他得出了自己的答案,认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即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只是从自己的亲人开始实施。
夷子的主张已经被孟子批评过了,破题时自然不能赞同。但要是顺着孟子的意思,换了词句再重复一遍,也肯定会被考官黜落。
顾玉成在腹中打了几个破题,最终取了反破,提笔写下“根本而不以矣,唯恃贤者之仁也”。天生万物都有其规律,这种规律是万物存在的根本和唯一。现在有人不顾这种根本,认为爱无差等,不过是仪仗贤者的仁心罢了。
破题之后,他又紧接着用一句“夫仁者,贤之根本,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来承题,借着古贤者的名言强化自己观点,随后层层铺陈,论述完毕后在结尾借圣贤之口来一番忧思,自然拔升高度。
有巡场的考官从号房前经过,顾玉成也不抬头,专心致志写自己的文章。
他可是听说之前府试有考生因左右张望被黜落的,进场就打定主意做个低头族,绝不多看一眼。
那考官看了好一会儿才离开,顾玉成暗自松口气,又开始写第二篇。
这回也作得颇为顺利,酉时之前就交了卷。
堂上,主考官林学政续了蜡烛,和其他三名考官一起判卷,遇到好的就拿出来吟诵佳句,互相比较。
其中一名考官忽然道:“我手中这份卷子,行文潇洒肆恣,颇类顾居士文风,莫非就是他在偏远小县收的学生?”
林学政恰也看到了白日巡场时的卷子,道:“不如看看这份,破题极妙,环环相扣,不过四百余字,却是真雅质朴,有古文之风。”说完曼声吟哦几句,又将卷子递出去让其余考官传看。
先出言的那名考官心知这是不喜顾仪文风了,于是将手中卷子往下放了放。
但凡应试,考官的喜好就格外重要,常有文风不合考官口味的被黜落。现下是林学政不喜,他正可将其往后挪挪,来日回了京师,也算对那位有个交代。
顾玉成对考官间的暗涌一无所知,按部就班考了后两场,再次累得脸发青,回到客栈就躲进房间休息。
他身体已然累极,精神却莫名亢奋,怎么也睡不着,便要了热水泡脚,又默了自己的文章,直到三更才数着羊慢慢睡下。
梦里也是乱七八糟的,一忽是在野外不知什么人的陵墓前,一忽是在溪口村那条清浅的小河旁,倏然又飞到空中,茫茫然不知归处。
第二天醒来,顾玉成顶着俩大大的黑眼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