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志公传奇 > 第九章 傅大士传授佛法 徒杀师为了只鸭

第九章 傅大士传授佛法 徒杀师为了只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过了两天,志公正在自己房间里看佛经,傅大士进来了。

志公连忙站起来施礼,傅大士点点头,说:“你破案与除怪的事,我都听说了。本来你入世历练,可能遇到六道中人,而你没有法术,这很危险!我今破例传你一些基本法门,你照此修习,很快能获得神通,但切记不可对外人泄露,你师父也不可以说。”

志公恭恭敬敬地点头,泡了杯茶端给师叔。

傅大士坐下说:“我看同泰寺里好多和尚打坐,不得要领,我今传你佛门正宗坐法--七支坐法。

七支坐法是毗卢遮那佛的法门,本已失传,后世的修行者在山上看到猴子打坐,才又学会这个法门。要点有七,你要熟记:

一、双足跏趺(又名双盘),不能者或金刚坐(右脚放在左腿上),或如意坐(左脚放右腿上)。

二、两手结三昧印(右手掌仰放左手掌上,两大拇指相拄)。

三、背脊直立如串铜钱(身体不健康者,初任其自然,定久自直)。

四、肩平(不可斜塌拖压)。

五、头正颚收(后脑略向后收,下颚收压左右两大动脉)。

六、舌抵上颚(使舌轻接于上龈唾腺中心点)。

七、两目半敛(即半开半闭状,或开而易定则开,但不可全开,稍带敛意,或闭而易定则闭,但不可昏睡)。”说完傅大士做了个示范,志公依法打坐,傅大士纠正了他的姿势。

傅大士又说:“学佛要三途并进--见地、修证、行愿,缺一不可。见地就是对佛经的领悟,修证就是守戒的同时打坐,修九次地定,入四禅八定,得无生法忍!行愿就是去践行自己的发愿,行善积德,比如你帮人破案,申张正义。

道家讲‘百日筑基’,佛家也讲循序渐进,你先读《大学》吧,慢慢参悟,同时打坐,齐头并进。”

志公不解地问:“师叔,《大学》是儒家经典,为何要学他?”

傅大士笑道:“三教本来是一家,都是劝人向善的!儒释道好比莲花的红花、绿叶、白藕,殊途而同归,不必分什么高下!你且把《大学》背诵我听。”

于是志公念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傅大士笑道:“停,修行的法门就在其中啊!打坐最易犯两个错误,不能入定,一个是昏沉,一个是掉举。昏沉就是脑子不清楚,迷迷糊糊,昏头昏脑,一天到晚颠倒。掉举就是散乱,胡思乱想,东想西想,停不下来。掉举易知,昏沉难捡。

昏沉者,心似寂寂,既不能系心一缘,亦不复起粗妄想,唯昏昏迷迷,乃至亦无心身感觉,此种现象初起时,或有幻境,如梦相似。换言之,幻境之来,必在昏沉状态中。

贪彼前境,妄计过未,摇心异趣,随业散乱者,掉举也。是故,昏沉时应修观,掉举时应修止。

修定者,最易落在昏沉状态,若自以为定,堕落可悲。宗喀巴大师尝云:‘若认此种昏沉为定,命终堕入畜生道。可不慎哉!’

散乱昏沉,若得离已,忽于一念之间,心止一缘,不动不摇,必生轻安现象。不落昏沉,亦不散乱,灵明无物,方可得正定也!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故知一切幻境,即皆是虚妄,不可取著。不但幻境不可取,即定相现前,亦不可取。如有定相,亦在一切凡所有相,即皆虚妄之中......”

志公听得法喜满满,忽然说:“弟子明白了,《大学》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帮助入定的法门,对不?”

傅大士笑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