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十一月的风(上)
东北作为大清帝国的龙兴之地,向来是不许外人窥视的。住在汉地十八省的百姓们,甚至不允许移民到那里去屯垦。直到晚清时期政权衰微,人们才终于有了下那里讨生活的机会。由于这样的愿望郁积已久,所以很快就形成了一批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而这次浪潮在当时被称为闯关东。
闯关东这个名字就知道21世纪还为很多人所提起,尤其对于山东人来说。他们的许多亲戚都还散落在东北地区。那次移民浪潮已经成为山东人不可磨灭的印记。
同样的东北因为山东人的到来而出现了飞速的发展,首先就是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在闯关东这一现象出现之前,东北的人口也就1,000万左右,但是当山东人大量涌入之后,人口迅速膨胀到3,000万。各种各样的农牧业活动,也因为人口的到来而兴盛起来,在当时缺乏科学技术的年代里,人口是生产力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共和国长子这一地位的奠定,除了矿产等先天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山东人的到来。
而如今勤劳朴素的山东人还被挡在山海关以外,他们只能在老家当土匪,因为山东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孔氏家族所控制,在打倒孔家店之前,这里的人们似乎看不到明天的新闻。
但是早在2000多年前,东北亚地区就存在着旺盛的海上贸易线路。那个时候齐桓公或许才刚刚想起争霸的念头,那个时候管仲还不知道在哪里鬼混,那个时候孔老夫子可能还在忙着啃骨头长个头。而现在呢,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中华文明对南方的不断开发海上贸易的重点也转移到了南方。山东半岛资源仍然承担着东北亚重要交通支点的作用,但实际上能从中分论道的好处,已经根本不足以支撑山东的内在发展。
海宁亏是东北地区的另外一个支点,正是山东不过现在的他对山东还没有多好的策略,因为乾隆皇帝恐怕不会轻易允许他渗透到山东内部去。
但海宁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因为东北地区的天然条件实在是太好了,他是华夏文明抵御俄国的前沿阵地,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黑土地,之一海宁对乌克兰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垂涎三尺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所有人也都知道他是没有道理放弃东北平原的。
虽然他不需要像49年以后的大建设一样,承担着从无到有的艰巨使命,但海宁也不准备放弃这块矿产资源丰富的土地。而且这里也可以被培养成商品粮的重要基地,掌握这样一块基地对于稳固北方的粮价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东北地区对于进一步前置半岛、倭国和外兴安岭地区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对于掌握对蒙古草原的控制能力,也拥有着极其重要的潜力。而对于进一步窥伺中原,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基础意义。
总之,对于海宁来说,这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只不过想要弄到手里的话,困难程度恐怕会高出不少。
相对于遥遥无期的未来计划来说,海宁在11月份也面临着许多不同程度的事务所带来的挑战。
1756年11月,七年战争初期的英国接连失利。国王乔治二世不得不任命皮特为国务大臣兼下院领袖,全面主持外交和军事。他采用侧重海外殖民地的战术主旨,指挥英国海军主动出击,并在不久的将来顺利的取得了全面胜利,使英国最终在加拿大、印度取代了法国的统治,为英国争取海上霸权作出了重要贡献。1766年,皮特出任首相,并被英王封为查塔姆伯爵。这是对他所有贡献的最大褒奖。不过,皮特晚年极力反对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税收政策,支持北美“无代表不纳税”的权利。
而这也就意味着,他将会成为海宁策反北美移民们的最大障碍。因为那些移民们如果不是受到国王和议会压迫的话,是不会主动反抗她们宗主国的,虽然海宁的环球集团已经在北美内部取得了相当的影响力,但至今为止,他们仍然不敢轻易的撇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