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陆地版水晶宫
行。
在西方世界,由于尔虞我诈的混乱,秩序长期存在,民众们对于纸币的信任度普遍偏低,加上资本家们剥削的丑恶嘴脸,很容易引起底层的反感,所以除非是林肯那种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人物,否则其纸币是很难赢得人们普遍信任的。
所以俄国使团对这群人的到来感到十分迷惑。但当天,环球银行成立的消息就铺天盖地地出现在了报纸上,同时波斯、印度和缅甸分行也同时举行了开业典礼。
这三家分行的总部都采用了统一的建筑设计,他们使用大面积的平板玻璃进行装检,除了必要的支撑结构仍然使用钢筋水泥之外,俄国使团们几乎无法在这其中找到传统建筑的身影。
在他们的眼中,位于马德拉斯的这座环球银行印度分行总部,整体上就是一座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的神奇建筑,他们就此彻底领略了海宁及其首相们的神奇力量。
他们不知道的是,海宁和他的手下们所采用的是英国人在1851年世博会期间的精心设计之一。当时的大英帝国如日中天,为了宣扬国威,他们给那座相类似的建筑物取名水晶宫。
当然,海宁已经有不计其数的设计引起了欧洲宫廷的关注,伊丽莎白女沙皇更是早早的注意到了热气球给她的外甥带去的兴奋和懊恼。这些东西虽然是他们渴望得到的,但如此具有标志性的设计,恐怕不会被单独的售卖。它们很有可能会作为行政管理服务套餐的标志,而用来考验俄国人对海宁的理解和容忍。
但对于一般人,尤其是对于脑子很一般的某些贵族来说,这样的物质已经足够动摇他们内心的根基了。所以他们的内心当中肯定已经同意了与海宁合作的构想,至于对俄国会造成怎样的负面作用,恐怕在缺少具象的表征之前是不会引起那群蠢货的注意的。
伊丽莎白女沙皇虽然不知道瞩目寸光这个成语,但她知道这世界上从来不缺少这样的人。
不过白山和环球集团也没准备仅仅凭借一两个建筑物就征服俄国人的内心。他们准备了足够精彩的各类“人文景观”去充实海宁次给这群俄国使团的观察机会。
在银行成立之后,海宁首先以集团武力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其次,海宁还许诺会给所有储存者支付一笔利息作为对他们信任的奖励。这也就意味着海宁是免费为所有的储户提供了武装保护。
但就这一点来说,不要说当时还相对落后的欧洲金融业,就算是已经发展了上千年的华夏钱庄行业,也没有几个人能找到足够的资金来源来支付利息。至于提供武装保护这种事情,那是朝廷忌讳的玩意儿,谁敢轻易拿出来玩?
海宁知道中国古代长期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之下,以至于在宋朝的时候,商品经济的发展竟然带来了铜料器物比铜钱本身还要高出六倍价格的荒诞事情。在这种情况之下,谁拥有更多的现钱,就可以做等更低的物价出现。所以他们的投资一向都是内卷的将货币挖个地窖给埋掉。
这样一来市场上就缺少足够的现金流去带动货物交换。在货币无法施展成熟效应的情况之下,包括贫富差距在内的许多问题都是可以轻松形成的。
海宁原本还想着利用环球银行的优势去敲击一下大清帝国现有的金融格局,这样在获得一定利润的同时也可以改善一下中低层百姓的生活水平。
但在另一种层次上来讲,这种行为是拿着自己的金融活性去给别人填坑,除非大清能够从根本制度上向自己靠拢,否则把现有的成果填进去,是这种行为最有概率发生的一种结果,当然考虑到金融行业的复杂性以及她们强大的技术手段,他们完全可以找到一种利用投资来拉动发展,进而营造出金融繁荣的手段,但这本身是一种需要付出更大代价的填坑,而且这种坑如果真需要钱的话,为什么非得要去填大清啊?难道更富活力的欧洲不香吗?
何况如果将大厅变得富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