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一五章 溃 败
缰绳踏镫上马,冲李孝基一抱拳道:“王爷,卑职告辞!”说罢拨转马头,策马驰出了军营的辕门。
李孝基转过身来,对年轻将领道:“即刻擂鼓聚将,发兵长安!”
“是!”
因为新军大炮的干扰,叛军迟迟没有攻下皇城。李密恼羞成怒,召集大批人马进攻小雁塔,妄图一举摧毁那些大炮。李智云命令新军在炮兵阵地周围设置了一道严密的防线,打退了叛军好几次进攻。
李密的中军帐设在长安城东边春明门旁的兴庆宫内,战事不顺,他像头困兽似的在宫室内来回走动着。这时候,王伯当走了进来,禀报道:“主公,末将刚刚获知一个不好的消息,李孝基率领一万多人马前来增援,现在离长安只剩下二十里。”
李密一听,大吃一惊,他虽然预料到长安周围的唐军会来增援,但没想到他们来的这么快。他愣了一下神,用手一指道:“你快率军前去拦截,绝不能让他们靠近长安城。”王伯当口称“遵命”,转身出去了。
王伯当召集手下人马,从长安东面的通化门出了城,刚走了五六里,就碰见了唐军。王伯当命令大军摆开阵形,严阵以待。
王伯当驱马来到阵前,举目朝对面望去,只见唐军旌旗招展,盔明甲亮,阵列前有几位身穿甲胄、跨下战马的将领,他们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个人,这人稳稳地坐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他头戴金盔,身穿银甲,手握一杆丈八长矛,看上去四十多岁,长着一张圆脸,身体略显富态。
王伯当大声道:“对面之人可是永安王?”
“正是本王,”李孝基道,“你是何人?”
“吾乃左武卫大将军王伯当。”
“原来是王将军。皇上待尔等不薄,尔等为何要举兵造反?”
王伯当冷笑一声,道:“吾等前来投奔大唐,本欲共谋大业,可你们大唐人从来没把瓦岗军当自家兄弟。那些掌权的官员不但傲慢无礼,还经常索要贿赂、敲诈勒索,真是欺人太甚!我瓦岗兄弟皆是热血男儿,岂能一忍再忍、一退再退?故而奋起反抗!”
“尔等有什么委屈,自可向皇上申诉,万不该兴兵造反。不过,现在幡然悔悟,还为时不晚。王将军,你如果下马受降,本王可向皇上求情,赦免你的反叛之罪。”
“我王伯当乃响当当的汉子,岂可背主求生?你我还是战场上见分晓吧!”
“王将军执迷不悟,那休怪本王不客气了,”李孝基说罢,回头对几位将领吩咐道,“擂鼓助威,随本王杀过去!”
王伯当一见对面唐军冲杀过来,连忙也率军迎了上去。双方将对将,兵对兵,捉对厮杀,一时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接下来几日,增援的唐军陆续赶到,李密一看大势不妙,下令军队撤出长安城。然而,他想逃跑已经太晚了,唐军已经把长安城四面包围,叛军陷入了四面楚歌。高季辅和李育德兵败被俘,只有王伯当率领几千人马,拼死保护李密突出了重围,向东北方向逃去。
李密和王伯当等人逃出潼关,一路向东疾行了三四百里,摆脱了追兵,这才松了一口气。
黄昏时分,他们在一座小村庄驻扎了下来。士兵们又饥又累,这座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他们将老百姓家的粮食都抢光了,也只吃了个半饱。
王伯当巡察完营地的防务后,来到李密的住处。一进屋,只见李密与孤独春燕面对面地坐在一张破桌子前,正在喝不知从哪儿弄来的酒。李密见他进屋,招呼道:“伯当,过来喝点?”
“不了,我不想喝。”王伯当说罢,拿了只板凳在旁边坐下。
王伯当见孤独春燕还能安心地喝酒,心里很不痛快,心想都是这个女人出的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