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一 0章 明德门
个门道。
明德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五门道”的城门,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显示了国都的重要形象,它与大明宫的“丹凤门”一样,是“天子五门道”的重要代表,是名副其实的“隋唐第一门。”
明德门作为长安城的正南门,位于长安城中轴线――朱雀大道的南端,它与宫城“朱雀门”、皇城“承天门”等共同构成了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是体现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的重要节点,可谓大唐国门之所在。
隋唐长安城不是汉代的长安城,汉代长安(秦咸阳)已毁于战火,隋唐长安城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于汉代长安城故址东南二十里处兴建的,最初叫大兴城。当时,主持修建大兴城的隋初著名建筑家、将作大匠宇文恺在建筑形制上对明德门作了特殊处理,采取了罕见的五门道,而大兴城其余十一座城门都是三个门道。明德门的五个门道,其两端的两个门供车马出入通行,宽度足以供两辆马车并排通过,其次的两个门为出入行人通行,中间的一门平常关闭,它是专供皇帝每年南郊“郊祀”和其他出行时通行的御道。
天色大亮,城门开启,开始放行车马和行人,城门前排得长长的队伍开始缓慢地向前移动。王伯马和宋石也解下栓在树上的马,牵着马排到队伍的最末尾。两人随着队伍穿过石桥,来到城门前面。王伯当抬头看了一下,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的三重城楼压在门头上,城头上角旗密布,守卫罗列,没有军事建筑应有的肃杀,倒有着煌煌巨城的威严和大气。
随着人流抵达城门口,城门的检查很是宽松,两个人牵着马过了城门,并没有人过来查询。王伯当看了一下,只有身上带着大包小包,或是押着车辆的商旅,才会被拦下来缴税。其他人,城卫根本不会多看一眼。王伯当第一次进长安时,便惊讶于京师城门检查比想象中的要宽松许多,这在中原那些战事频繁的城镇根本难以想象。作为大唐的国都,一国之重心,还是这般宽松,真是出乎王伯当的意料。
不过想想也是,据说每天被赶进长安城的猪羊等牲畜加起来就有数千只之多,鸡鸭之物更是数不胜数,而各地商旅官员或是本地住户,每天也总是有数万人出入,若是一个个查检过来,一天有三十六个时辰都不够。
穿过全长二十多步的城门,眼前豁然开朗,前面便是一条直通朱雀门的御道天街,而城墙的内侧却是一条宽约十丈的街道,站在两条大街的十字路口,他们便恍然置身于当世无双的繁华胜景之中了。
王伯当一早便离开了军营,这会儿肚子扁扁,腹响如鼓,得赶快填满五脏庙。大街两旁有许多家早点铺,两人挑了一家走了进去,坐下后点了水饭、肚肺和蒸饼,埋头吃了起来。
吃完饭,走出早点铺,王伯当对宋石道:“你回军营吧,我去找主公。”宋石点头称是。两人在大街上分手后,王伯当骑马来到李密府上。他刚走进庭院,就碰见了管家。管家道:“王将军,贾先生回来了。”王伯当一听,精神一振,连忙匆匆来到后堂。
王伯当走进去一看,贾闰甫和李密正坐在那儿说话。他搬了一只马凳走过去坐下,瞧着贾闰甫道:“怎么样?”贾闰甫微笑地点了点头,道:“我跟李育德和高季辅谈过了,他们都赞成主公起事,愿意听从号令。我跟他们约好,五日后开始行动。”
“太好了!”王伯当兴奋地。
李密也很高兴,微笑地:“伯当,能否攻进长安城,就看你的了。”王伯当胸有成竹地:“主公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
华州,瓦岗军营地。高季辅四十岁左右,戎马半生,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他随同李密进入关中后,率领一万多兵马驻扎在华州,与永安王李孝基一起守卫长春宫。高季辅平时也没啥事可干,唯有骑马、射箭、练武,好活动一下筋骨。
校武场中,高季辅裸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