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行医人 > 第95章 送友北行 三郎取经8

第95章 送友北行 三郎取经8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指向城东即将投产的印刷作坊方向。

“三叔,这几本书您留好,印刷作坊这几日便可开工,届时印出几百本,小侄抽空去教一教那些吏员和逻卒中的佼佼者,再由他们教数量庞大的逻卒们。”

赵昂迫不及待地接过书,只见这些书宝蓝色的封皮上,分别写着《侦查学》、《犯罪学》、《逻辑学》、《推理论》、《档案学》。

秦琪贱兮兮地问道:“不知三叔对仵作有无兴趣?小侄这里还有关于仵作的教材。”

赵昂连连摆手:“某不感兴趣!”

任三郎沉声道:“小乙莫胡闹!那是开封府、各路刑狱司和大理寺职责范围,咱们皇城司主要职责为监察、渗透、协助破案和缉拿!

开封府、审刑院和大理寺那些文官,若非迫不得已,岂会让咱们插手他们的案件?”

司法方面,宋与李唐、明清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此。

李唐、明清三大司法机构均为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

北宋自开国至赵顼朝则截然不同。

如今的北宋,尚书省为虚设,刑部职能有限。

这一时期北宋除这三方外,还有凌驾于刑部之上的审刑院、设于各路的刑狱司这两个职能相同的机构,以及与御史台并列的谏院。

元丰改制之前,北宋的刑部地位极其尴尬,因为审刑院替代了刑部绝大部分职能。

皇城司虽有缉拿和审刑之权,但那主要针对的是特殊案件及特殊犯人。

比如说贪渎官吏、谋逆之臣、外国奸细等。

所以说,抛开执法文明程度、行政级别和组织架构不谈,本质上讲,皇城司与锦衣卫相同。

虽然锦衣卫都指挥使是正三品大员。

秦琪笑着摇摇头:“那些文官判案水平太差!”

他不是针对谁,在他看来,那些衙门中的官吏,判案能力都不值一提。

任三郎未与他纠缠这个话题:“小乙,现在说第二件事,官家已下诏,开封府至西北边境的商路要尽快开通!”

秦琪精神一振,好快的效率!

有这条商路,何愁西北人心不附?

他笑道:“货物无需担心!开封府有众多流民和厢军改编的匠人营,只要管理得法,生产效率不会低。

这样吧,郡主负责协调诸帮会,任三叔通知丈人协调诸位官员勋贵,小侄负责筹备货品,咱们争取月底前全部就位!”

如是,任三郎心事尽去。

四人边闲聊边用饭。

吃饱后,小乙哥将锅子收拢到一旁,任三郎透过玻璃窗向外张望。

“小乙,那些便是小型高炉?”

秦琪颔首:“除尺寸过小、炼铁少之外,其与普通高炉并无不同。”

他带三人走出总工办,为他们讲解高炉基本构造、冷却装置、测量精度的重要性以及为何要用钢板做外壳。

三人听得满头雾水,只是见秦琪兴致勃勃,这才装作听得入神。

三人的心思早已不知飘飞至何处,直至秦琪说明,三座大型高炉一年产出,便足以供应大宋全军武器制造时,方才回过神。

秦琪设计的高炉,仍是以十九世纪科技为基础。

这种高炉的设计年产量为五万吨,在这些天才匠人们的启发和土办法提醒下,所有技术壁垒已全部被秦琪攻克。

这证明了高手在民间。

产量如此可怜的高炉,在测准的情况下,只要操作工们严格按照秦琪制订的生产规范生产,几乎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秦琪化工和冶炼的注安,也就是注册安全工程师证可不是买的,他在刚要考高级证时,穿越而来。

因此,各种安全规范、细则,秦琪都信手拈来。

任三郎看着已经建好的高炉基础,忍不住问:“小乙,这高炉何时能建成?”

秦琪见众匠人们都在打粘土砖泥胚,无人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