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颍川书院
说,吾等的确不如那些整日皓首穷经的书生!为免明日凭白丢人,吾只好多提点一下典君和雨孝嘛,对了,文若兄,不知可有华佗消息?”杨广闻言只好打哈哈避重就轻道。
“仲宏放心,吾已安排妥当,只要一有华佗消息,一定马上通知仲宏。”对于杨广这避重就轻的动作荀彧只能无奈摇了摇头说道。
“好!此事就拜托兄长了。”杨广躬身施礼谢道。
“好了,仲宏就不必多礼了,明日叔父在颖川书院讲学,吾等还要早点起身,诸位且随吾来,吾带你们去厢房休息。”荀彧道。
“有劳文若兄了!”杨广言罢,一行人便在荀彧的带领下来到了各自的房间休息了一晚。
次日清晨便在下人早早叫醒,简单洗漱过后,便在荀彧的带领下朝着颍川书院进发……
几人乘坐马车约行了十几里路便来到了城外的禺山畔,只见一座简朴的院落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许是圣贤诗书的渲染,连带殿阁也沾染了清幽风雅的韵致。
杨广等人纷纷下了马车,一边听着荀彧简单的介绍,一边向院中走去。
只见书院前朱色大门洞开,回廊辗转曲折,以圣礼殿为中心,组成一个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的庞大建筑群。书院共有殿宇书堂三百六十余间,其中包括御书阁、明伦堂、宗儒词、先贤祠、忠节祠等。其中圣礼殿是用于学生拜谒孔子的殿堂,门上方两块匾额写有“学达性天”、“万世师表”的字样。
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来者何人,书院重地,闲人莫入……”还没等杨广和戏志才等人踏入书院大门,一个门童便出口阻止道。
“在下弘农杨广,昨日受慈明公相邀,特来请教,还望书童帮忙告知。”杨广笑着说道。
“好了仲宏,汝就不要再逗这门童了,子方,这是弘农杨氏的杨广公子,昨日叔父特地交待了其今日可至书院内旁听,汝就不用阻拦了。”荀彧开口道。
那门童一见到荀彧这才焕然大悟,连忙道:
“原来是公子,既然之前夫子有命,诸位且随吾来。”
言罢便领着杨广一行往荀夫子讲课的内院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