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炎决断
对大离动手,必然是有极大的把握,可见大夏国力尽复,依然成为我大炎一统天下的对手。
若是任由大夏覆灭大离,那大夏国力必然进一步增长,失去了南方的威胁,大夏只需锁死镇北关和云霄峡谷,便可安然无忧,进可攻退可守,可以放心整理内务,笑话战果。
反观我大炎,即使拿下南燕,北方有北凉,西境也不安稳,再加上一个实力远超大离的大夏,我大炎危矣!
故此,臣请陛下拒绝大夏提议,若大夏敢发兵攻打大离,则大炎可联合各国,共讨大夏,绝不能让大夏覆灭大离啊!”
一众大臣也默默的思量了起
。来。
确实,若是大夏有能力消灭大离,那大炎即使灭掉了南燕,局势也不会有多少改善,反而敌人更加强大。
一统天下愈发的困难,与其如此,不如阻止大夏灭离,阻止大夏壮大不说,留下的对手也更弱,至于南燕,再找机会就是。
大炎参战,面对的是南燕和北凉,加上不安分的西境三国,压力并不小。即使覆灭南燕,自身的损失也不会小,何必为他人做嫁衣呢?
“左相此言差矣!
南燕国小力弱,以我大炎的实力,只需挡住北凉,至于西境三国,有十五万西境军阻拦足以。
历次大战,大离海陆并进,对我大炎施压,大批物资从海上不断援助南燕,才是大炎无法拿下南燕的主要原因。
失去了大离的支援,北凉鞭长莫及,比速度,我大炎必然先于大夏攻下南燕。
大离国土广袤,人口众多,大夏想要拿下,必然耗时极长,损失也不会太小。等我们拿下南燕,北凉自然不会继续纠缠,而是会全力收缩兵力,加强国境防守。
届时,我们腾出手来,无论是北上灭北凉,还是南下干涉大离和大夏之战,都是来得及的,因此,臣以为,我国应同意大夏所请,大夏攻大离,我大炎攻取南燕,各取所需。
南燕一灭,我大炎再无掣肘,可以放心攻取天下,一统天下在望!
臣自请统兵南下,为大炎扫清障碍!”亲王阳歆属于主战派,对局势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在阳歆看来,这次机会,甚至比十年前的那次更好,变数也少。
大夏既然决定对大离出手,而且是灭过之战,必然不会轻易结束,没了大离的牵制,只靠北凉,根本保不住南燕,这样的机会,岂容错过。
“陛下!退一万步来说,国力的积累并非一天两天可以做到,李琦即位时,大夏千疮百孔,刚刚经历数次大战,民壮死伤无数,短短十年,大夏国力再强,又能强到什么程度。
大战一起,大夏的发展必然停滞,还需要不断消耗国力维持与大离开战的消耗,大夏就算灭离,又能留下几分实力。
而我大炎,几百年的积累,人口几乎是大夏两倍。无论是人口,物资储备,都远超大夏,战后无论是插手夏离之战,还是趁势消灭北凉,国力都足以支撑,这些都不是问题。
所以,臣弟以为,左相所言谬矣。
此时我大炎应该答应大夏所请,待大夏出兵之时,我大炎趁势消灭南燕方是上策。
请陛下明察!”
阳歆的一番话,打动了在场的朝臣,就连黄智豪也动摇了。
阳歆所说并非没有根据,里里外外都考虑到了,从国力、战争潜力、局势发展都一一表述,且都有理有据,一时间,黄智豪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了。
这些道理,阳歆懂,身为皇帝的阳明自然也考虑到了,见心中所想被弟弟说了出来,阳明不禁露出笑容。
有眼尖的朝臣看到了,顿时明白,得,皇帝也是支持这个意见的,那还想啥,赶紧站队呗!
当下,就有朝臣站出来,附和阳歆的意见,一时间,整个御书房内都是附和之声。
“好,既然众卿都同意,那就回复大夏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