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战启
,如果有机会从大炎身上咬下一块肉,他们肯定不会迟疑。
可以调动的精锐都出动了,但大炎此时只是试探进攻,大离和北凉与大夏的战事才刚开始,还需要等待消息,战事就这样暂时陷入了焦灼。
几个国家也习惯了,每隔十几二十年就得来这么一出。最后的结果一般都是谁也奈何不了谁,等北凉打累了,步兵消耗完退兵,大家也都跟着罢手停战,各回各家,各找各妈。ωωw.cascoo.net
所以,大炎就这样被迫打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无数战士血染疆场,却没有任何收获。
但这次不一样,北凉和大夏的战事有可能出现变化,大炎没有提前动手,就有可能错失良机,大炎等待这么多年,就等着看谁先犯错,任何一个机会都不愿意放过。
目前大陆的格局,已经数百年未曾有过变化。大炎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如果短期内还没有变化,大炎将会不惜损耗国本,扩大征兵范围,就算丢掉一部分疆域,也要打破三国的联盟。
一个国家可以征招的兵员是有一定的比例的,正常来讲,十个壮丁可以养活一个军人,所以,如果一个国家的壮丁是八百万,那么征召70-80万的常备军是正常的,不会影响生产,国家也能承担起这种规模的后勤供给。
可如果扩大征召范围,首先面临的是国家的军备开支增加,包括日常消耗、军械采购,后勤补给等。第二个就是每增加一个军人,就需要征召对应数量的民夫为他提供后勤保障,进一步减少国内生产总量,短期内还好,长时间保持超过比例的军队规模,整个国内生产会不断萎缩,造成的连锁反应就是税收减少,物资供应不足,然后是加税,然后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直至破产,然后继续减少国内生产,形成一个死循环,导致国家崩溃。
所以,任何一个国家,除非迫不得已,没人会采用这种方式,因为保持超规模军队的时间越长,国力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久,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很多,烈阳帝国就是因为穷兵黩武,虽然统一了天下,但是国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最后短时间内重新分裂。
各国吸取了教训,不到必要时刻,不会扩大征兵范围,因为得不偿失。
目前大炎就在等,等东部三国的战事进一步扩大。
九月十五日
大夏内乱平定和北凉拿下云山要塞的消息同时传到大炎,阳明知道,不能再拖了,如此快速的平定内乱,说明大夏朝
。廷的实力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弱,大夏平定了内乱,那下一步必然是南下迎击大离。
西部有云霄天险阻挡,北凉没那么容易打进来,只需要抽调部分兵马加强要塞的防守即可,反而是大离造成的威胁更大,大夏主力必然先迎击大离,然后才回师迎击北凉。
以大夏朝廷平乱的速度看,大夏此次内乱造成的损失不会太大,以大离的战力必然无法抵挡大夏兵锋,一旦遭受损失,必定会选择退兵,而这个时间段,就是留给大炎的时间了。ωωw.cascoo.net
阳明有些后悔,自己还是太过优柔寡断了,应该第一时间对南燕展开攻势的,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
但阳明也实在没想到,经营上百年,还拉拢了数个将门、掌握京城近半兵马的五大世家,面对只掌握三州、不到三十万战兵、主力边军被大离北凉牵制的大夏朝廷,竟然这么快就被击溃,加上兵力集结的时间,也不过短短五个月吧!
好在北凉在云山要塞取得了战果,云山要塞被拿下,拓跋弘整统帅大军围攻云海要塞,北凉似乎也有意增派兵力前往西线战场,对大炎北部边境的袭扰也有所减缓。
9月24日,大炎朝廷的命令传到了南境,命令南方两路大军加大攻势,务必尽快取得突破。
于是,烈阳军主帅阳歆下达了总攻命令,镇燕军十万大军从儋州对南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