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 7
血、士气,然更需要策略得当,否则便是匹夫之勇,是鲁莽,早晚难逃败北。之后,李从璟一番气定神闲的谋划,才让李彦超真正了解到,李从璟竟是已有成算。
临危不乱,遇难不折,李彦超不仅看到了李从璟身为一军主帅的雄才大略,也看到了他的品性。
李从璟虽有妙计,李彦超亦认为可行,然战事仍旧充满变数,便是没有变数取胜也不易。出征前,李彦超在给李存审的绝笔信中写道:“儿戎马十数载,与契丹战百余场,胜负参半,全赖父亲之智、将士之勇,勉力支撑而已。儿尝闻‘将者,军之胆’,亦闻‘为将者,当智、信、仁、勇、严’,及见军帅,方知此何之谓也。精锐之师,莫不‘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百战军之谓也。”
“今契丹大举来犯,全军危急,当此之际,唯有迎难而上,置之死地而后生,断无消极后撤而能得利之理,军帅谓之‘狭路相逢勇者胜’,儿深以为然。儿先前轻视军帅,此乃儿之失,今日闻听军帅之言,念及军帅出平州时所言,方知军帅之志,不在消极防守,而在积极进攻,儿始信,护边击贼以出兵草原者,非军帅不能为之。”
“父亲曾言军帅‘虽年少,定国安邦非之莫属’,之前也不信,而今也不疑!儿不才,亦曾随父亲征战千里,历经生死,非一无是处,今欲随军帅正我大唐男儿之雄威,击契丹蛮贼之嚣张气焰!儿不才,运筹帷幄非所长,所能为者,冲锋陷阵而已,今欲奋而击贼,虽死,军人宿命,父亲不必挂怀!唯望我大唐千百万儿郎,前赴后继,不叫契丹掠我边地如游猎、圈我边地百姓如牧羊,以为我国中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