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再坚持一下3
觉的姿势是侧卧,双臂交叉抱在胸前,紧紧拥住自己的身体,一个蝴蝶抱的姿势。有这样睡姿的人,心理学上认为表达的非语言信息是极度缺乏安全感。
一场人世间的苦修。林小西暗叹一声,轻轻帮她把被子盖好。
王跳跳是杨玉清这场人生苦修中的一颗糖。焦虑程度最高的人群,高考生的母亲一定是其中之一。杨玉清却无形中规避掉了很多这样的焦虑,因为自己也大考当前。
春节,在娘家,一家人有史以来过了最和美的一个新年。
杨艳丽专心研习厨艺,不再费尽心思抓紧苏学成,反而无心插柳,和苏学成的关系和缓多了,苏学成也不再一天到晚往外跑。苏晓大三了,已经在实习,初入社会,见识了很多外面的世界,姐弟俩话题多了很多,一直在絮絮叨叨,苏晓还不停给高考在即的弟弟打气。
爸爸在阿姨的调理照料下,已经能拄着拐杖下地走动了。杨玉清心里完全消除了之前对阿姨的芥蒂。仔细想想,许多的事其实是人之常情罢了,角色不同,角度不同,想法和做法便不同。
全心全意过完三天年,母子俩就已经闭门不出,全力备考。一张书桌,俩人合用。一盏台灯,共同挑灯夜战。常常是杨玉清冥思苦想,浑然忘我,王跳跳暂停休息10分钟时,还不忘给妈妈拿个牛奶,或者拿个水果。杨玉清觉得儿子似乎是一夜之间,就长大了,想到儿子高考之后,上了大学,远走高飞,心里又欣慰又酸楚。
世间能有多少母亲,能用这种方式陪伴儿子最艰辛的一段旅程,是同学,也是战友。杨玉清却独享这种体验,比起只能整天给儿子买营养品、煲汤的妈妈们,这种陪伴是完全感同身受的、沉浸式的、比肩作战,难能可贵。这何尝不是生命的恩典!
毕竟是为人父母。王永富也记挂着王跳跳的高考,隔三差五送一大堆营养品过来。考场信息一出来,第一时间高价抢订离考场最近的酒店。杨玉清默默看着他做这一切,积极配合。
他们象所有父母一样,守在考场外面,希望孩子走出考场的第一眼,能看到家人都在,能第一时间捕捉到孩子脸上的表情。杨艳丽一家,外公阿姨,在第一场考试的时候都来了,林小西也特地调了课陪大家一起等在这里。王永富跟大家点点头想打招呼,没人理他,也没人看他一眼,尴尬地远远站着。王跳跳从考场一出来,大家在烈日下晒得蔫头搭脑的,瞬间来了精神,都迎上前。
所有家长都深知一个最忌讳的问句:“考得怎么样?”但所有考生也都深知这是家长们最揪心和迫切想知道的。递水递毛巾递水果的,王跳跳知道大家都关切着,他一脸的镇定自若:“发挥得还可以。”大家相视一笑,暗暗松口气。
王永富本想带儿子吃饭,看看一大家子,和儿子打声招呼,先走了。
中午,一家人一起吃饭,有些刻意的东扯西拉,不谈考试相关的话题。饭罢,迅速散了,王跳跳要抓紧时间午休。
接下来的几天,杨玉清让王永富去陪着儿子。上大学之后,想见,机会也没有多少了。王永富毕竟心怀愧疚,就让他弥补一下吧。
我应该跟他是最后第二次见面了,还有最后一次,就是儿子的婚礼。杨玉清想。有些人就是这样,既然选择了离开,就只能被清除。人生旅程的路很窄,容不下那么多无关紧要的人。
考后,王跳跳如愿以偿和同学出去长途旅行,把想玩想看的地方统统走一遍。等待成绩出来是一场魂不守舍的煎熬,而旅行是最好的减压方式。反正,有王永富这个经济后盾。以前,杨玉清死硬死撑,不拿王永富一分钱。杨艳丽说她:“儿子花爹的钱,天经地义,跳跳不花,难道光给别人花吗?”杨玉清想,的确,就随他去了。成年人的利蔽权衡中,就是这样的,所谓的爱,只是用二种资源来表达和分配,一种是钱,一种是时间。而所有关系中的载体,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