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求公允重新考士子
施钱财暗中布眼线
柴荣问道:“士子们都到齐了没有?”孙延希回道:“士子们早就在殿外等候,适才陛下斥责刘温叟,正在气头上,小人没敢禀告。”柴荣道:“要士子们都进来罢。”孙延希应声说是,走到殿外,对十六名士子道:“陛下召你们进殿,进去之后,要守规矩,不要乱说,不要乱看。”十六名士子异口同声答应。孙延希又道:“进去罢。”十六名士子鱼贯而入。孙延希大声道:“行礼。”十六名士子们当下对着坐在殿首的柴荣行跪拜之礼。柴荣道:“这不会朝会,大家都平身罢。”十六名士子站起之后,柴荣又道:“你们心中一定都很奇怪,贡院已经放榜,为甚么朕还要重考?”顿了一顿,又道:“因为有的士子行贿,权知贡举刘温叟收受贿赂,取士不公。为公允之计,前面的都作废,今天朕亲自考你们,过了关的,赐进士出身。”闻得此言,那些行贿的士子不禁惴惴不安。
柴荣又道:“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失去一位谏臣,唐太宗难过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你们以这句话为题,写一篇策文。以两个时辰为限,饿了可以要吃食,都坐下罢。”殿下早已摆好了十六张矮几,上面放着笔墨纸砚。十六名士子各自入座,有的闭目沉思,有的濡水研磨。而那些行贿的士子不知道柴荣会如何发落,有的如坐针毡有的心神不宁。
柴荣原本在看《贞观政要》,可是满脑子里都是刘温叟收受贿赂的事,不由得一阵心烦意乱,于是放下书籍。闭上眼睛,心想刘温叟以权谋私,究竟是他品行不端还是自己无知人之明?满朝文武,究竟有多少人规规矩矩,究竟有多少人手脚不干不净?这些都无从得知。多数大臣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实心实意为国家做事的大臣,实在是寥若晨星,少之又少。虽然没有信不过满朝文武大臣,但是经过刘温叟贪墨受贿一事,还是觉得凡事亲力亲为才放心。又想身边信得过之人终究还是太少了,于是决意召柴茂、柴华和柴贵入朝,授以官职。柴守礼膝下共有五子,长子早夭,柴茂是老二,柴荣排行第三,柴华是四弟,柴贵最小。
一个多时辰过去,李覃、何严、杨徽之和赵邻几四名士子分别上交策文。剩下的其严说、武允成、王汾、闾邱舜卿、任唯吉、周度、张慎微、王翥、马文、刘选、程浩然、李震十二人眼见时间就要到了,无不焦急万分,有的抓耳挠腮有的满头大汗。两个时辰一到,孙延希毫不留情的收了策文。柴荣一一过目,有的笔迹潦草,写出来的字弯弯曲曲,仿佛蚯蚓一般。有的文不达意,离题千里。刘选更加过份,交的居然是张白纸。柴荣当下道:“刘选,你怎么交的是张白纸?”刘选支支吾吾道:“我...我不会写。”柴荣火从心中起,拍案而起,怒道:“不会写字,你是怎么考中进士的?”刘选平生第一次目睹天子震怒,吓得魂飞魄散,一下跪在地上,道:“我给刘温叟送礼了。”柴荣扫视余下十一人,厉声道:“你们也都送礼了?”他们早已惶恐不安,纷纷跪下请罪。柴荣将十二份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的策文撕成碎片,咬牙道:“取士十六人,合格者四人,行贿者竟然多达十二人,刘温叟啊刘温叟,你可真行。”看着这些人就心烦气躁,道:“你们退下。”刘选等十二人如蒙大赦,匆忙出殿。
范质回到府邸的时候,刘温叟早已等候多时,一脸焦急的问道:“陛下如何发落我,有没有甚么口风?”范质瞥了一眼,道:“这种事情,陛下不说,我怎好问询。”刘温叟一颗心七上八下,始终悬在半空中,来回踱步,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范质问道:“陛下对你说过甚么话没有?”刘温叟摇头道:“甚么都没有说,只是要我回家待罪。”范质沉吟片刻,道:“陛下想必还没有想好如何发落你。”刘温叟越想越怕,额头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