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南宋匹夫 > 第一六零章 开战

第一六零章 开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也曾经感叹过,这个时代中的热武器,很大程度上对于军事而言,太过于缺少机动性,多数情况下,只能作为攻守城池的利器,在其他方面,作用并不大,因为这种黑火药的浓度,在一定情况下来说,制作手雷一类的武器都颇为困难。

不过,感叹归感叹仗还是要继续打的,营中的火把都熄灭了。

漆黑一片中,骑兵、弓箭手、步兵,有条不紊,静悄悄地各自集合。偶尔有调试箭弦、磨砺箭头、刀剑的声音传来;潮湿的空气夹杂着血腥、附近田地的清香气息,随着微风,弥漫整个军中。

赵若楠微微闭上眼,嗅着这气息,感受这中无比紧张的氛围。他焦灼的情绪,慢慢地放松了。

一直跟随她身边的丫鬟看了,衷心钦佩:“将军不急不躁,指挥若定。真有大将之风。”赵若楠的应变能力强,加上眼光足够长远,也算是久经战场阵仗。

而自己,除了读过几本兵书知晓些理论,在具体的战术实践上,一窍不通。白天的两次攻击,一声令下,千万人为之赴死,惨烈、激壮,着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夜幕笼罩的山野之中,忽地出现了一抹星星之火,逐渐燎原。

山上交替演示的官军,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白多寨的军队全部集合完成,没错,赵明远还是必须敬重了一下群众的一间,没有第一时间去选择,去揣测调查魏十三所作所为的真实性,同意了突围而出。

但他也提出了一个要求,他不打算试探了,而是准备全军出动,列队站好的士卒,立刻忽地警觉。早些天才刚下过雨水,这种气候,山涧起火,那只能是有人故意为之。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敌人已经开始对他们采取了行动。

夜,又要被撕破了。

几声马嘶,在鼓楼下响起。赵营的所有骑兵集结完毕。骑兵阵前,是步卒方阵。张歹儿贯甲横枪,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巢车大旗,等待赵福之的鼓声。赵福之迟迟不肯击落鼓槌,观望城西战事,直等到手下亲信冲到面前汇报,山间的火患已经全部扑灭。

这才大喝一声。

大军前头,“赵”字号旗帜猛然卷动,

大军后头,手中鼓槌,落在鼓面,鼓威震天。

而韩营一方辕门依然大开,韦东林亲自点算的将士已经通通带出,小跑冲击,来到她们择好的埋伏位置上。四五百人一起发箭,城头火把瞬间熄灭许多。连着拨了三次弓弦,鼓声转急促。巢车上,红旗换黑旗,韦东林暴喝举枪,一千由降军改编的千人队,冲出营帐。

这个千人队,战斗力较之邓舍旧部强悍得多。为了改编他们,他们费了很多的心思。从十夫长到百户,除了新提拔的,俱是调派的老卒中最勇猛善战之辈。战前又许以重赏,给以重饷。因此人人振奋,几乎一眨眼的功夫,便冲到了他们第一波先锋军前。

城头敌人箭支未来得及射,两个呼吸,阵营展开。速度快的一个百人队,已经冲过壕沟。穿插闯入阵列之中

赵营之中的鼓声越来越重,越来越急。十来面小鼓,环绕大鼓,跟着赵福之的调子,如雄鹰伴飞,如蛟龙出海,惊天动地。百十个亲兵打来火把,把鼓楼照得火光冲天,使得全军上下,人人可以看到赵福之亲自击鼓助战的场面。

金鼓、旗帜,一则威耳,一则威目。

在这两样的激励之下,张歹儿不要亲兵掩护,舞动长枪,拨掉城头此时才反应过来射出的箭雨。霹雳弹轰然一响,在阵列中爆开。另分出两队,一队抬举木盾,蓄势待发;一队手持刀斧,由盾牌护卫着,往敌军方向奔去。

就赵继祖紧张地握着拳头,向来稳重的他,也将手中的折扇掉在地上还不曾知晓,目不转睛地盯着山下。

烧门的这一路,首领苏庆。他请战的时候,便是好奇万丈,好像丝毫不知畏惧二字为何物一般。赵福之为他气壮,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