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宛城岁月之十二 内乡(3) -
斤、三百斤的各十副”
“拉钻也提前准备了一百套”
“之前的一个月都是在准备这些模具、拉钻、涂料等,今日才是正式制作的第七日,按照之前议定的法子,五日功夫完成一门,三十副就是三十门......”
“可有试验?”
“有的”,那工匠脸上泛着光彩。
此人将龙十三引到作坊外围一处大院子里,这处院落几乎与后世一个大操场差不多,周围都是高高的院墙。
在院落的一端的地上,已经放着做好的几门火炮,瞧那形制,五十斤的,一百斤的,三百斤的各有一些。“大当家,头一批都试过了,有一半都是合格的”
龙十三点点头,暗忖:“这就不错了”
他见到火炮的周围都是用草袋子装填泥土砌成的一个个矮墙,就明白了是在试验火炮时用的,为了防备火炮炸膛,会将引线放得很长,一直引到矮墙内,然后点燃引线静等火炮炸响。
“大当家,每一门合格的火炮都用不同的发射药进行了调试,已经确定了最佳的用量,并告知了火药坊”
“按照之前议定的,对于船用的火炮,无论是多少斤的,都采用炮轮、炮架的方式,而对于陆用的,五十斤的还是虎爪,一百斤以上的则则改成船用一样的炮轮、炮架,行军时炮身、炮架可以拆开扛着走”
“炮架也是铁铸的,重量几与炮身差不多,炮轮则是木制的,已经通知木器作坊做好之后拿到这里组装”
龙十三关心的不是这个。
“射程呢?”
那人脸上的光彩愈盛。
“大当家,我等试验过,若是装填实心弹,五十斤的可以直接打到院落的末端还有杀伤力,也就是三十丈左右”
“一百斤以上的运到郊外试验过,约莫五十丈,三百斤的约莫七十丈,比之前缴获的要高出五成左右”
七十丈,也就是两百米左右,可以了,无论是船用,还是陆用,龙十三讲究的都是机动性,此时自然也有打得很远,动辄糜烂十几里的,但那样的东西实在太过沉重。
而用在船上,还是在内河的船上,这样的距离还觉得有些远了,隔着二十米左右的距离轰击才是最佳。
“产量如何?”
“嗯,五日三十门,实际合用的二十五门,一月就是一百五十门左右”
龙十三点点头,暗忖:“够了,若是铸造长身管的红夷大炮,一门至少需要二十人来伺候,使用铁模铸造法又不大可能,只能使用泥模铸造法,半年才能一门,成品率又极低,那样的东西,下一步再说吧”
轻便,大量,才是老子需要的。
又想到,“再过个一个月,自己新募的那两千火铳兵就能全部用上新的火铳了,而船用的火炮也可配齐,甚至还有多余的供给陆师使用”
“但愿紫金梁他们能在桐柏山坚持的久一些,莫要太早将官军引过来”
“若是能迟滞官军两个月以上,没准我的水师船只也全部下水了”
离开火炮作坊后,他又来到了制作盔甲的作坊。
来到南阳府后,他已经完全给自己的部队如何装备甲胄有了安排。
那就是,骑兵、长枪兵自然是全数披甲,清一色的宽檐铁盔、布面甲、棉甲,夏日就用布面甲,冬日则是棉甲。
从这里开始,宽檐铁盔也用上了模具制作,将铁水倒到一个模具里面后就形成了一个个盔胚,然后套在一个凸起的铁砧上敲打一下即可,最后交给下一批工匠为其钻孔、结网。
由于铁料质量高,铁片就不需要像大明的那样那么厚了,一套布面甲总重就能维持在三十斤上下,棉甲重一些,也不过三十五斤左右。
甲片制作需要男人们来完成,不过将甲片固定在布料上,并用铜钉定牢,则只需工匠营的壮妇们来完成就行了。
步入甲胄成品作坊后,龙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