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节:二圣一统天山外,弯刀东
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两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天启六年,洪承畴升陕西督粮参政。
天命初年七月,陕北地区爆发农民大起义。明廷令三边总督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二年,农民军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洪承畴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三年六月,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王左挂降而复叛,被洪承畴诛杀。作为杨鹤手下干将,本该支持上司的招抚政策,可是洪承畴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仅剿匪,且并杀降。当时被其杀掉的投降流寇多达数万。其实如果读过明末"贼军"史就不难发现,李自成、张献忠曾多次诈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再反。明朝多次对"贼军"剿而不死,就是因为这种诈降。由此可见,洪承畴在这方面是颇有先见之明的。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
天命四年,三边总督杨鹤为此被罢官入狱,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改杨鹤的"边剿边抚(诱降)"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五年春,一股农民军由于顶不住官军的压力,向庆阳突围。洪承畴亲赴庆阳,指挥会战,与总兵曹文诏、贺虎臣一起围剿农民军。双方在西澳激战数十次,农民军损失惨重,首领可天飞被斩杀,部将白广恩投降。曹文诏又剿贼于耀州锥子山,贼杀独行狼等后投降,洪承畴命令屠杀四百人,剩下的皆遣散。
农民军转进至明军力量薄弱的豫西楚北,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洪承畴为改变被动局面,以重兵包围起义中心地区,实施重点进攻,高迎祥义军接连败于确山、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西南)等地,被迫转入西部山区。明廷为改变"事权不一、相互观望"被动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围剿"方针。崇祯十一年九月,清军两路南下,京师戒严。两面受敌的明朝不得不从西线把主帅洪承畴调来,与孙传庭率军入卫。是年秋,皇太极领兵攻占义州,以此为基地,展开对锦州的围攻战。崇祯帝也极力加强对山海关和锦州的防守。
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为犄角。清军攻锦州及宁远,洪承畴派兵出援,败于塔山、杏山。为挽救辽东危局,明廷遣洪承畴率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等所谓八总兵兵马,领精锐十三万、马四万来援,集结宁远,因为政治不和素与魏忠贤相抵,互为死敌。范龙锡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李标为首辅,龙锡与刘鸿训协心辅理,朝政稍清。审理魏忠贤逆案多半由他主持,奸党分子对他恨之入骨。
钱龙锡极力举荐袁崇焕为东北关宁(今山海关,宁远)军统帅,巩固边防。等到袁崇焕杀毛文龙,他被弹劾为与袁崇焕同谋越权擅杀大臣等多罪。遂托病辞官归乡。当时的魏忠贤余党聚谋污蔑袁崇焕为逆首,钱龙锡等为逆党,天命十十三年袁崇焕被杀害后,钱龙锡因袁案受到牵连被判为死罪,经一些大臣极力向明思宗崇祯帝陈述求情,才免其死罪,但也被关押。结果钱龙锡被长期关押在狱。后发配戌守定海卫。福王时复官归里。不久病逝。其胞弟,钱文臣,钱玉彰此刻正在甘肃兰州、川陕、宁几省练兵与驻守,不一月余得知京师胞兄钱龙锡业已病逝,于是痛苦愤怒、不出七日纠集自己手下十万“精兵”准备进京“问责皇命”。
天命十三年秋八月,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兼都督袁崇焕被一场“政治阴谋”而凌迟处死,家中二百余口人全部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