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河洛社(二合一)
下任何只言片语。
如此看来,于大汉而言,于诸人自身而然,如此结局不仅可惜,实在可悲,可叹
姜维想到这儿,轻轻叹了口气。
但转念一想,与其让他们放任自流,不如用一种特殊的联系,将在座诸人团结在一起,并借由一个共同的、崇高的理想,彻底激发众人的斗志
用什么手段好呢
在姜维看来,结社显然是个极佳的方式。
但结社也有些隐忧,若处理不当,很容易被人职责为结党营私。
先秦时期,天下不断征伐,生活困顿,百姓自发结社的意识普遍强烈。
譬如墨子曾创立了严密的组织,成员被称为墨者,领袖称巨子。
汉取天下之后,汉武帝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集权。
故而民间大规模的社团活动大大减少,剩下多以宗教名义开展,比如张角的太平道,张鲁的五斗米教,但这些社团始终处于朝廷对立面。
更遑论后汉党锢之祸亦殷鉴未远。
作为君主,作为主政者,最忌讳手下人拉帮结派;汉中王自然也不能免俗。
所以一定要找一个既能激励在场诸人,又能抵消朝廷疑虑的方式。
姜维脑中疾转,旋即想到后世各色人等因为兴趣、本业,成立的诸如读书会,书法协会等社团。
而今日在场之人要么是武将之后,要么身负武职,如此看来,再没什么理由比共研兵法、武艺更为合情合理了。
念及此处,他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稍稍整理一番思路,忽起身正色道“诸君,且听我一言。“
他这句话发自丹田,声音洪亮,顿时引起席中诸人的注意,纷纷注目来看。
但见姜维左右扫视一圈,朗声道
“我等皆汉室忠裔,相识多日,彼此又是性情相投,大是相见恨晚,以我之见,不如结个社,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彼此相扶相助,砥砺学问武艺。如此一来,上对得起前辈先贤,下还能顾全了朋友之义,岂非一举双得“
众人都是意气相倾的少年英雄,此番早已酒酣胆张,乍闻姜维这个提议,登时心潮澎湃不已,纷纷围拢上来。
心思单纯如魏荣者更是双目发光,直接便举双手赞同
“好提议好提议”
姜维将众人的反应一一看在眼里,又道
“但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我等因为共同的志向,共同的信念而走到一起,为得是相互砥砺,修文习武,报效大汉,断然不同于那些为了蝇头小利而结党营私之辈,你们说是也不是“
“不错,我等心怀大志,不比那些苟营小人“
“伯约说得好,真说道俺心里去了”
姜维缓缓颔首,继续道
“未免被别人污蔑,我倡议约法三章其一,我等须以辅佐汉中王兴复汉室为宗旨;其二、入仕者不得违抗朝廷诏令,未入仕者不得妄议朝政;其三、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听到这里,便是一向稳重的关平都疑虑尽去,不住颔首赞道
“正是这个道理”
众人心随意动,决定事不宜迟,说做就做。
姜维叫侍从点上沉香,请来文房四宝。
他手持毛笔伏案疾书,便写边朗声念道
“维大汉忠良之后关平、张苞、关兴、姜维、赵统、赵广、庞宏、简舒、张绍、霍弋、李遗、句扶、王平、向宠,是日沐手焚香,祈告上苍。“
“今大汉王朝,内有诸侯为乱,外有胡戎不靖,生灵涂炭,风雨飘摇。我等汉室忠裔,身虽卑微,心实诚笃,正欲同舟共济,勤修己身,虽肝脑涂地,亦要还百姓昭昭日月,复大汉朗朗乾坤”
“是日建安二十五年春三月三十,营备牲礼,虔诚祈求,草结此社,誓言永固。”
姜维念到这儿暂作停顿,将誓词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