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前夕(二)
“还有易氏度假酒店,马上也要开业,超市可以送价值198的资助餐,反正自助餐多一个少一个没有影响,而且送出去一份自助餐,情侣、家人说不定也想来,这样还能增加酒店的收入。”
“活动的具体金额可能要核算好,不能出现亏本,但是只要配合得当,金陵的叔叔伯伯们都能收益。”
年轻人脑子活,思维发散,想法还真的是可行。
饭店的客人转换成超市的消费者,超市的消费者再转换成酒店的顾客,无形中扩大了市场,刺激了消费。
“陈姐,你可是培养了一个好儿子。”
易小海思想本来就很成熟,他觉得这么说没什么不对,但是年轻人却觉得很怪异:他可是比易小海要大好几岁。
不过想想,他也释然。
俗话说,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易小海年纪不大,但是已经是非常成功的存在,他这么说也算正常。
因为年轻人的直言不讳,大家也都各抒己见,不在藏着掖着。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他们在座的可不是臭皮匠,而是在各自领域颇有成就的成功商人,大家相互补充,相
互讨论,效果还是非常惊人的。
大家基本上确定了大方案,接下来就是分工。
会员卡、广告宣传,协调各企业,还有跟相关部门报备相关活动等等,大家不争不抢各司其职,
他们的企业都已经并购在新吴分公司,自然是以易小海马首是瞻。
不仅仅是他们,那些没有被并购的企业接到陈佳美的通知,也都二话不说,配合易小海的一切行动。
他们没有一个人问活动亏本,那些钱谁来补贴,
因为大家都知道,易小海不会让他们损失,他们对易小海有信心,这就是向心力。
而且就算是易小海不补贴,他们也愿意干,毕竟关系到生死存亡,可不能含糊。
四海六合商会的行动,高度统一,思想一致,大家齐心协力,没有任何不和谐的现象出现,
这跟郑秋山那边的情况截然相反。
俗话说的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易小海成立四海六合商会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做事的风格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家对他也多了信任。
而郑秋山,只顾自己不顾商会其他成员的死活,离心离德,大家也都是各怀心思。
双方之间的战斗,在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