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圩(一)
河口县招待室,
林小磊到地方之后,就来到了紫慕语的房间,
“现在出发,还是休息一天,明天去?”
紫慕语的老家就是在河口县,村子距离县城大概20公里,
距离不远,但是路况并不好,来回需要三个多小时。
现在是下午2点,现在出发,估计晚上还能回来吃晚饭。
马上要见到父母,紫慕语心里却异常复杂,
父母对她不好,但是却赐予了自己生命,她应该感恩,可是她的心里还是有些想要逃避那些事。
易小海看她还没有准备好,也不勉强:
“第一次来河口,要不带我去你的中学去看看?”
紫慕语的心情确实还没有调整好,她也不想仓促的去见面。
“走吧,快两年没回来了,学校门口有家瓦罐汤很好喝,我那时候经常在那里打工,”
想到那些艰苦的岁月,紫慕语却面带笑容,
她的那些经历,赋予她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属性,现在来看,就是她的财富。
中学距离招待室并不远,两个人一路走过去,车子跟在后面。
河口老赵家瓦罐汤,很简单的店名。
学校没有放学,店里没有客人,柜台的女人正在打盹,最近的那张桌子有
个男人趴在那里睡觉。
这样的夫妻小店,早中晚的生意都要做,睡眠不够,都是趁着闲暇时补充睡眠,非常的辛苦。
夫妻睡的很浅,也很警觉,他们踏进门两个人都抬起了头。
本来不想要打扰的紫慕语轻轻的叫了一声:“赵叔,孙姨……”
她的声音有些低,却饱含了感情。
紫慕语读书的那些年,如果没有爷爷,没有遇到的那些好心人,她大概也不可能坚持到现在。
对于曾经帮助过她的人,紫慕语总是心存感激。
赵叔和孙姨一下子没有认出紫慕语来,愣是呆了半分钟,孙姨不确定的叫了句:
“慕语?”
“孙姨,是我。”
“哎呦,变样了,变成大姑娘了!”
孙姨离开了柜台,过来拉住了紫慕语寒暄,赵叔也很高兴的,他招呼易小海坐下。
“慕语,这个帅小伙是?”
“阿姨,我叫易小海,你们叫我小海就行,我是慕语的大学同学。”
“哦……”
孙姨明显不是太相信他们只是同学,不过也没有多言,只是含蓄的笑了笑。
紫慕语跟孙姨叙旧,赵叔给他们来了两碗瓦罐汤。
易小海没有客气,开动起来,
中午在某个景点吃了点,没吃
饱,现在瓦罐汤配小菜,淳朴味美,土色土香。
正吃着,店里进来一男一女讨水喝。
赵叔和孙姨认识他们,上前说了几句,只是他们走了之后,赵书和孙姨直叹气。
紫慕语问了才知道,那是一对夫妻,来学校好几次,每次过来都会讨水喝,
他们来学校的目的,是抓女儿回去。
“赵叔,马上就要高考了吧,现在抓回去岂不是连高考都参加不了?”
“哎,他们就是不打算给女儿高考!”
赵叔和孙姨都只能叹息。
说起来,这件事跟紫慕语多少有点关系。
河口县的很多父母给女儿读书,其实不是为了能考上大学,而是能抬高身价。
如果考上了大学,那就是十里八乡的女大学生,上门提亲的能踏破门槛,礼金也是成倍增加。
考不上也没关系,
高中毕业也算是秀才,女秀才的礼金也要比普通人家的女孩要高不少。
本来读书了,就会参加高考,但因为紫慕语的事,很多父母不敢冒险了。
因为参加了考试,万一考中了像紫慕语一样跑了,那就是竹篮打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