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秦瞰的学生时代
母回家,笑着说道:“你师兄晏翔刚被评为优秀讲师,正春风得意,要不叫他过来?”
“晏翔经常念叨你,让他来吧。”徐老师说道。
“好久不见师兄,是该见见。”
没过多久,一位斯斯文文的眼镜男赶来,也很健谈,迅速加入热聊。
“小楚,你不知道,我在北京一所大学读博,能够毕业,全靠师弟的指点。”
“不会吧?”
“你可能不清楚博士毕业有多难,不仅要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还要考核影响力。
我根本写不出这种份量的文章,把我愁坏了,回南京向徐老师求教,在办公室遇上师弟。
我跟他们抱怨,同系另一个专业的博导董宇随意就能发表论文,简直泛滥成灾,而我导师这边,盼星星盼月亮才出一篇。
顺带提到人情冷暖,董老师没结婚,动手术住院,学生都不去看他,只有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给他送饭。
师弟灵机一动,给我出了一个主意。”
“他让你去送饭?”
“是啊,他让我立刻回北京,主动承接做饭和送饭的责任,每天三顿,风雨无阻。董老师很感激,出院后听我感叹出论文不易,说道:
‘我倒有不少存货,可惜你不学我的专业,没法作为第一作者。’
我按照师弟的建议,说道:‘如果我导师增加一个子课题,与您的领域相关呢?’
他点头说:‘那倒可以,就看你能否说服导师。’”
“对啊,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楚晓依好奇问道。
“我也没招,只好打电话问师弟。”
“他怎么回答?”
“师弟说马上是春节,去送礼啊。我说送啥,导师家里的酒喝不完,烟也发霉了。
他说不在乎是否值钱,而在于是否用心,让我送老家的土特产。” 晏翔说道。
“大包小包的,你送到导师家里?”楚晓依睁大美眸。
“他刚搬家,我们都不知道住址,而且我也不能拿到办公室,对方肯定不收。”
“秦瞰又给你出点子?”
“嗯,他让我去学校的地下车库,找到导师的车,然后把东西放在附近,反正不会有人拿走。
下班时,我见导师出门,抢先跑到小车旁边,等他来了,正好把土特产搬到车上。”
“啊,还能这样?”
“导师很开心,第二天主动和我聊学业,我感叹本专业出论文难,可能是因为过于偏向理论,而与应用脱钩的缘故。
他问我有什么建议?我说想尝试一个应用类的课题。他说很难,但我坚持要挑战,他最终松口,答应了我。
于是,我成功借鉴董老师的论文,顺利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