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
两者不会有联系吧?
但问题是,裴青萱自己看,她又不是施展的这个人,我打开其中一本叫《我们内心的冲突》的心理学书籍,浏览者当中的内容,是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5年。
该书从社会文化环境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几种困扰人内心的相互矛盾的神经症倾向——冲突类型,以及这些冲突的解决方法和未解决之后造成的严重结果,精辟而深刻地洞察了人的各种内心活动,详尽而具体地讲述了各种特定的矛盾现象。
感觉这和裴青萱本人现在遭遇的事情,似乎有一定的联系,莫非几年前,她就已经有所预感?
理论上一个人,如果不是遇到特殊情况,都不可能会有这种心理暗示的,一般人,根本也不会受到这样的影响,要不就是做了亏心事,要不本来就是学习这
种专业的,理论上一般人碰到这些东西,九成九都是看不懂的。
但我发现裴青萱在书籍上留下了不少记录,还是用红笔加了双横线,按照笔触的受力点,当时裴青萱肯定是用了很大的力气,甚至纸张有都被划穿的痕迹了,她为什么如此激动?
莫非是因为看到了一些实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描述吗?
在《我们内心的冲突》当中,裴青萱留下笔记的许多文字,大致内容都是,人的内心潜藏着一股股野性,每个人都有,可不是受到某种程度的刺激,是不会被激发出来的,到了那个临界点,基本上人都会爆发的,有些人没有试过某种遭遇,无法体会,但我,写这本书之前,就已经深入考虑过这个问题了。
特别是以上这句话,裴青萱仿佛拿着红笔好几次地在下方划了几次,发现我正在专注地看着这本书籍,夏小灵就好奇道:“大笙哥,怎么了啊?”
“你看看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我把书籍递了过去,接着又去看其他书,夏小灵接过去后,认真地翻动了起来:“没想到裴青萱老师从前就已经喜欢这些了啊,不过才几年之前,当时她还没毕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