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宋史》何以没给号称"北宋第一全才"的沈括单独立传?
在我国古代,称&34;全才&34;的历史人物寥寥无几。即便如名垂青史的教育家孔子、抗金名将岳飞等等都仅以专长著称,还谈不上&34;全才&34;。
然,《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却榜上有名,有&34;北宋第一全才&34;之称。不过,《宋史》却没为这位&34;全才&34;单独立传。这是啥回事呢?
一、沈括其人
公元1031年出生于杭州钱塘沈氏家族的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进士出身,父亲沈周还曾知明州(今浙江宁波)。
沈括幼年即随父亲宦游各地,增长了不少见识。只是,皇佑三年(1051年)父亲不幸去世,沈括便在家守孝。
三年后,24岁的沈括蒙父荫入仕,初任海州沐阳县主薄,由此步入仕途。
嘉祐八年,33岁的沈括参加科考&34;进士及第&34;,不久转任扬州司理参军。之后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知宣州、知延州、筠州团练副使、秀州团练副使、朝散郎等职。
晚年归隐润州的梦溪园(即今天的江苏镇州),主修《梦溪笔谈》。绍圣二年(1095年)病逝,卒年65岁。
二、沈括的成就
撇开起伏陡转的仕途不谈,沈括在科学、军事和文艺等方面就有着硕果累累的成就。尤其是他在科学上更有&34;里程碑&34;式的重大贡献,为纪念他,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于1979年还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2027,称&34;沈括星&34;。
科学方面,主要体现为:
天文历法上,沈括任司天监时就发现《大衍历》不够准确,便着手编《奉元历》,首倡&34;十二气历&34;,这比类似的英国萧伯纳历早了800多年。还改进了浑仪,改良了圭表等天文观测仪器。
地质地理上,推出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的理论,用12年时间编著内容详尽、图例准确史无前例的《天下州县图》,还发明木刻立体地形图,比西方早700多年。
数学上,开创垛积术研究的先河,发明了&34;隙积术&34;、&34;会圆术&34;,称为&34;中国算学的模范人物&34;。
化学上,发现胆水炼铜、石油制墨的技术,在专著《延州》上最早提出&34;石油似洛阳尘&34;,可用石油碳黑代替松烟制墨,并断言&34;此物必大行于世&34;。
物理上,最早发现磁偏角,指出指南针有些&34;偏东&34;,并不一定全指向南方,比西方早400多年;提出的&34;应弦共振&34;现象,比西方早500多年。
光学上,用&34;焦点&34;概念指出光的直线传播,凸面镜成像规律,第一次记录了&34;红光验尸&34;的记录。
医学上,有《良方》、《灵苑方》等专著问世。
水利上,治理沭水,修筑芜湖万春圩,首创地高程测量法,疏浚汴河等等。
军事方面,沈括最亮眼的即是元丰三年(1080年)知延州兼鄜延路经略使期间,与副使种谔守边抵御西复,大力充实边防力量,打败蕃兵,击退西夏,还拿下浮图等地,取得&34;灵武之役&34;的大胜。
沈括也因这一军功,受嘉奖,升任龙图阁大学士。
文艺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沈括晚年归隐梦溪园,著《梦溪笔谈》,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详细记录其中,成为活字印刷术的推广第一人,为毕昇的这项发明流传下来做出了突出贡献。故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又称&34;沈存中法&34